雨水不断降下,被隔绝在朦胧雨景中的爱情,让安静的眷村少年无数次来到心仪女孩梁羽玲的家门前。月亮重复升起,被笼罩在残存黄昏里的爱情,令雕刻匠建兴仔一直无法成功打造出庄严的佛像。他刻出的雕像轮廓始终近似倾心的对象小月娘,过于艳丽。他们都是深情的人,但一往而深之后的爱情,究竟能多美好?若注定无法寻得,又能如何靠近?
从抗战后期开始,张恨水的创作重点就由言情转到了社会批判,长达50余万字的《纸醉金迷》是最杰出的代表,田佩芝,艳冠群芳却又虚荣至极的一个女人,她太美,但是太爱虚荣,太贪财。为了金钱和锦衣玉食,可以一次又一次去豪赌,一次又一次去偷钱,而且因为她的贪心,把丈夫送进了监狱而差点处以极刑;为了摆脱没有钱的生活,丈夫可以不要,孩子可以不认,最后钓上了一个有钱有声望的钱先生,眼看着就要成为万人瞩目的钱太太,抗战突然胜利,她却成了大汉奸的未婚妻和情妇……作为讽刺暴露现实之作,作品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抗战胜利前夕的国统区的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与金钱面前的迷失与挣扎。
《风雨桐江》描写的是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后,东南沿海地区侨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敌人展开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小说规模宏大,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塑造了几十个有血有肉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堪称“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文学作品”。小说描写了南方城市与农村的广阔生活图景,并在此基础上,花开两枝,城市斗争与农村斗争双线并进,既有中央军、地方反动武装、乡团土匪的互相利用残杀,又有人民笑对刀从,一心向党;既有正义真理、忠贞善良,又有苦难血污,真实呈现出当时闽南人民可歌可泣的斗争风云。
《巴山夜雨》是张恨水后期的重要作品,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4月—1948年12月连载于《新民报》副刊《北海》。别于畅销名作《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是张恨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书名取自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寓含着日寇铁蹄践踏国破家亡之际,流浪川东的异乡人,企盼归期的意绪。小说有浓厚自传色彩,以深具文人气质的教授李南泉为中心,一幅川东山村众生图徐徐展开。人物描画栩栩如生,语言幽默犀利,行文则隽永冲淡、冷静深沉,在小说的描写功力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雪城》是梁晓声经典代表作。它是一部“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初知青返城后,如何在生活的洪流中为理想而奋斗拼搏、自强不息”的作品。它以北方雪城A市为舞台,以徐淑芳、刘大文、姚玉慧等人的命运纠葛为线索,讲述了返城知青们如何努力融入新环境、艰难寻觅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故事,真实展现了他们的迷茫与求索,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美好情怀和追求。《雪城》曾多次再版,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影响广泛。
郁达夫编著的《为爱繁华误入秋》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其散文实在太丰富,有多少佳篇值得反复地去咀嚼。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可以通过《为爱繁华误入秋》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他不少畸形和病态的情思,也正是被这社会阴狠和暴虐地迫害所致,至于从艺术技巧方面来说,则可以极大地有益于读者审美情操的陶冶和升华。
在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共产党员、矿工张进德和出身地主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李杰相继回到故乡,他们把新思想带给农民,在农村撒下反抗的火种,在沉睡的田野上掀起了一股革命风暴。作品以大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尖锐剧烈的阶级斗争为背景,首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热情地表现农民的觉醒、再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过程,并预示着革命风暴之后的胜利前景。作家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以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中国革命事实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必须走井冈山道路!
本书收录赵树理《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篇经典小说作品,其中2019年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里湾》围绕着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四项工作,反映了农村中优选与落后力量的冲突,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李有才板话》讲述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
《赶集》收有文章15篇,包括:《五九》、《热包子》、《爱的小鬼》、《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抱孙》、《柳家大院》、《铁牛和病鸭》等。此集子展现了老舍的现实主义风格和特有的北京韵味,情节连贯,故事性强,语言精练,通俗明白,笔下人物鲜活。老舍多描写底层市民人物形象系列,以一种深切的,忧虑的,思考的目光来同情关怀底层民众的疾苦,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又有一种幽默讽刺的意味掺杂在里面。他的作品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们如此相爱》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男主人公李晓安是来自北京的知青,与好友们结伴到北大荒插队落户;女主人公秀娥则是当地的姑娘,美丽、真诚,富有爱心。李晓安与秀娥在相处中渐生爱慕,而她的父母害怕知青返城会抛弃自己的女儿,选择逼秀娥嫁给别人,在悲愤与无奈中秀娥精神失常。李晓安毅然决定与秀娥结婚,长久地留在了北大荒,直到母亲以病重为由要求他回家……
本书以厦联社的活动为线索,以厦门大劫狱为终结,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革命形势,和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政治风貌,成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20世纪30年代的海岛小城厦门,一群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厦联社”,开展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宣传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何剑平、吴坚等先后被捕入狱。为了营救狱中的同志,李悦和丁秀苇领导的党团员在好汉吴七以及打入敌人内部的国民党管狱长老姚等人的帮助下,里应外合,举行暴动,一举攻破了敌人的监狱,与大部队胜利会师。小说塑造了李悦、何剑平、丁秀苇、吴七等一群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本书收录的都是林徽因作品中的经典,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等。这些作品或是抒写生命体悟,或是写照真实灵魂,或是从细处阐发幽思,语言温婉含蓄、典雅清丽,处处充满了知性与灵性的妙语绝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林徽因的创作气质、品性本源。然而细细读来,你很难想象有些文字会是她在经受病痛折磨或是情感煎熬下创作出来的,其才其情,其坚忍与真诚,无法不令人仰视和佩服。也许金岳霖的一句“极赞欲何词!”正是对林徽因最忠实的评价!
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在大多数人批判责难的眼光中,陆小曼是个奢华虚浮、颓废浪荡的女人,她的挥霍无度更可以说是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元凶——那的确是陆小曼,可她拥有的并不只是这些。她体弱多病却聪颖过人,精通两门外语,兼擅京昆、能诗绘画。徐志摩死后,她素服终生向他表达她迟来的爱意,并倾尽全力整理出《志摩全集》。过去,人们往往过多关注她的生活、她的感情纠葛,而忽视了她的文学造诣。而本书将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大江东去》讲述在抗战期间,一位青年军官为了坚守职责,送妻离开南京,结果他的妻子背信离他而去,导致家庭破裂,而他却在困守南京城,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本书可能是最早反映南京屠城的文艺作品。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区。十四岁的贫农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冬梅和弟弟石头、留孩以及村里地下党巧妙掩护陈虹,机智地和敌人周旋,精心帮助陈虹治疗,最终帮助陈虹养好伤,找到了上级,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了沂蒙山区抗日战争的风貌,歌颂了沂蒙山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故事生动、曲折、感人,展现了三名少年英勇无畏的成长经历。
《牛》1980年由素叶出版社首次出版,收入短篇小说9篇;201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再版,增加《信》《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本书为初版四十周年纪念版,经作者重新校订,加入《蝙蝠》、作者后记。全书共计11篇小说,并有刘以鬯作序、梁秉钧作跋。小说多以自然与人的关系为主题,充满灵性,文字优美。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影响很大的一部作品,融言情、武侠、社会为一体。旅居北京的杭州平民少爷樊家树爱上了天桥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并资助她读书,而摩登女郎何丽娜及江湖侠女关秀姑,则先后爱上了樊家树。在樊家树回乡探亲期间,沈凤喜因贪慕奢华生活,嫁给了军阀刘将军,后被刘将军摧残致疯。樊家树徘徊在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子之间,进退维谷,啼笑两难。小说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巧妙的构思,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社会侧面,提出了张恨水小说里中国的现代都市生活与传统道德心理相互冲突的主题。这部作品的平民观念和社会批判立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反复的心理叙述,胀破了旧章回体小说的容量,超越了此前趣味性压倒思想性的通俗小说,从而成为民国现代通俗小说代表作。
外乡小囡穿林过河探险寻人,厂区女孩记忆深处诡异的人皮风筝,问题少女的身世纠葛,某个热天午后被淹死的男孩,亲密好友的漂流离散……过去总笼罩着一层滤镜,写作者不断为其增加细节,我们似乎也得以在虚构中追忆并挽回逝去的时光。
收入此集的有六短篇,一中篇,分别是《老字号》《断魂枪》《听来的故事》《新时代的旧悲剧》《且说屋里》《新韩穆烈德》《哀启》。这几篇故事都是在青岛写成的。取名蛤藻,是老舍在海边见景生情。在《蛤藻集》中老舍用曲折而沉痛的故事讲述只属于老派中国人的苦楚。
本书是现代作家王统照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现实主义新发展的标志性著作。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后期军阀统治下的北方农村为背景,讲述了自耕农奚大有带领一家人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苦苦挣扎而无法改变现状的故事。作品围绕奚大有及其亲友不同的人物命运进行展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与斗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凄厉阴郁与愤怒悲壮交融的农村经济社会图景,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暗示着风雨飘摇的情势下,思潮涌动的农民必将奋起抗争,农村必将爆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