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地处海岛,是曾经的琉球王国。虽然经济发展远不如东京、大阪等大都市,但却拥有悠闲的慢节奏生活。随处可见琉球文化的痕迹,让冲绳与日本本土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中国旅行者来说既熟悉又新鲜。不过日本人严谨礼貌的特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反而更容易让人体会到人情味。尤其在离岛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显紧密。爱好海上运动的话,更不该错过这里的碧海蓝天。每年12月至次年4月,还可以出海观赏到座头鲸的身姿,这可是只有在遥远的澳大利亚和冰岛才能看的景象。
近些年国内的建筑领域其实也经历着正反合的理念变化,建筑审美从一味追求新异的形式美,追求“XX第一”的高度,到近几年开始重新将目光落到建筑的本体,更多着眼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在地性。尤其对本土文化的呈现,如何在世界建筑最新发展理念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影子,成为新的课题。而贝聿铭的价值就在于,他用自己百年“中西合璧”的建筑人生,给当代中国建筑师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跳出“西化即现代化,传统即退化”的认识怪圈——这是今天重新审视贝聿铭的最大价值。
全书包含实景摄影图片和手绘作品,按西湖、西溪、运河、天目山、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几大板块介绍,图文并茂地介绍每家民宿的亮点、设施、基础信息等。创意绘画,栖身之地,精品民宿,它不止是一份地道的杭州精品民宿旅行地图,又是一卷诉说杭城诗情画意的绝美画册。
说到诗词里的苏州,除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要数七里山塘街的流风遗韵了。本书以苏州地方的诗文典故、人物事迹为中心,讲述古往今来苏州及苏州人的历史变迁、道德文章、诗意风情。
大漠古堡、四城四色,拉贾斯坦是印度面积最大的邦,也是全印度最为绚丽地方。粉红之城斋普尔(Jaipur)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宫殿,蓝色之城焦特布尔(Jodhpur)与金色之城杰伊瑟尔梅尔(Jaisalmer)则是感受广袤沙漠的最佳去处,每一次的日出日落都让人无比惊艳;而南边被青山绿水包围的白色之城乌代布尔(Udaipur),则更多出一种从容优雅的浪漫气质。除了这四个主要城市之外,圣城普什卡(Pushkar)宗教氛围与嬉皮风格的神奇混搭,比卡内尔(Bikaner)城内被低估的宫殿和附近重口味的老鼠庙等,也都为拉贾斯坦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文明上看,非洲欧洲阿拉伯,地理上看,大西洋地中海撒哈拉,这些元素搅在一起,就是丰富多彩的摩洛哥。这是一个有着自己印记的神奇国度:撒哈拉沙漠的海市蜃楼吸引着徒步者前赴后继,倾听风中驼铃、伸手即触璀璨星空的奇幻经历,只有身临其境后才会谱写出浪漫的言情。阿特拉斯山脉雄峰连绵,登高北非之巅、揽尽浩瀚疆土,只有亲自攀登后才会体验非洲大陆的荒蛮之美。大西洋与地中海滋润着延绵海岸,享受悠闲日光,抑或迎风冲浪,只有到了摩洛哥后你才会明白“北非花园”的迷人与隽丽。
本书是作者迪士尼文化系列图书之一,集中探讨和介绍了比之世界其他主题公园迪士尼主题公园在整体架构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正是这些创新之举,形成了迪士尼主题乐园的特色。作者以随笔的形式将迪士尼的特色之处向读者娓娓道来,使该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又有较好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一本书读懂消失的文明(英汉对照)》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上已经消失的14大古代文明,它们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吴哥文明、波斯波利斯文明、蒲甘文明、楼兰古国文明。曾经的它们抑或奇特璀璨,抑或神奇飘渺,抑或深蕴着乡土文化,抑或笼罩着城市风采,这些早已逝去的文明却留下了醉人的印记,带领着我们走进古老神秘的文明探索之旅。
保加利亚,这个冷门的巴尔干小国地处欧亚非大陆的交叉口,历史上曾被各种势力交替统治,因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色雷斯时期的古墓、古罗马时期的剧场、拜占庭时期的千年壁画、中央圆顶的东正教教堂、浓郁土耳其风格的清真寺,还有带着社会主义色彩的苏式建筑、纪念碑和烂尾楼上五彩斑斓的涂鸦。保加利亚的原始森林与湖泊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黑海海滨有媲美地中海的瑰丽风光,再配上营养丰富的美食,在这里转上一圈,基本可以满足你对旅行的所有幻想。而且这一切都建立在欧洲最良心的价格上,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欧洲的原始、朴素和混搭,保加利亚绝对是首选。
西伯利亚铁路,中国一般称之为“第一亚欧大陆桥”,西起莫斯科,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横跨欧亚大陆,总长9288公里,如果一口气走完,最快也需要7天7夜。虽然乍听起来有些乏味,但当你踏上列车,从波罗的海岸边出发,穿过东欧平原广袤的农田和无边的松树林、跨过乌拉尔山脉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环绕贝加尔湖南岸、经过布里亚特蒙古草原和外兴安岭森林,最终抵达太平洋海滨时,你一定会发现这是一场一生难忘的梦幻之旅。
和德国其他的名城相比,柏林显得有些另类。来到柏林的游客,感受最强烈的并不是大都市的摩登喧嚣,也不是动辄上千年的古迹,而是一段刚刚逝去不久的历史,甚至于这段历史的余音,至今仍在行进之中。虽然柏林也有比较古老的建筑和街区,但他的最生动之处,在于展示了德国现代史和当代史,从战争的疯狂,到战后的创伤,到努力自愈的涅磐之痛。这样的风景或许不够浪漫,却有打动人心的深沉力量。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需要你仔细聆听。
本书以手绘的形式描述了作者在印度旅行的所见所闻。在作者眼中,印度就像是一颗漂浮在海中的拒绝孤独的星球。在马路肮脏、交通混乱、食物单调的印度,每一位旅行者都能找到*触动自己的地方:有人在瑞诗凯诗学习瑜伽,有人奔走在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间,也有人愿意日日穿梭在瓦拉纳西的小巷中……这就是印度的魔力。
法产普罗旺斯(Provence)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绵的词汇,她读起来起初是一声惊叹,接着便是屏息——正如尼采所说“这里的每一日都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从上上个世纪开始,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涌入普罗旺斯,试图亲临画册上难以描摹的景致和游记中不可置信的悠闲,其中的大多数的艺术家就再也没有离开这里——本书为中国游人选择和介绍的45座普罗旺斯古镇便是所有生活艺术大师的失魂地,惊艳过后的慢性迷醉会从此伴随着你。
提起印度,你的脑海中是否立即浮现出“脏、乱、喧嚣”的标签?那么是时候来印度南部看看了。如果说恒河孕育了北方印度文明, 那么在南部印度,则是海洋和山地书写了同样厚重的历史。这是一片富饶而有灵性的土地,数千年来居住在这里的达罗毗荼人历来拒绝北方的统治,完好地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荒野里失落的帝国亨比、印度教皇冠上的明珠米纳克希神庙、海岸线上的默哈伯利布勒姆浮雕群、恢弘的迈索尔大王宫、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堂群老果阿教堂、以及流动的印度浮雕——南印度经典传统舞蹈,这些都是这片土地过往的见证。本锦囊涵盖了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喀拉拉(Kerala)、果阿(Goa)和卡纳塔克(Karnataka)四个邦的精华旅行目的地12处。从诸多充满异国情调的海滨小城到高科技之都班加罗尔,从静谧如诗的回水河段到嬉皮圣地果阿海滩,跟随锦囊,你会看到与传统印象中迥然不同的“另一个印度”。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关于印度文化生活的散文集。作者于2015年—2017年在印度工作,本书的文章是作者在印度工作生活期间写下的,全书共分为五辑——“印之味”“搜神记”“人间世”“短歌行”“有所思”,内容包括印度的美食、神话、节日、历史、社会制度、电影、当代艺术、文学等,可谓了解印度社会与文化的小百科全书。迷人的印度文化和风土人情被作者用散文的笔调娓娓道来,十分有韵味。除此之外,本书的一大看点在于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印度看似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渊源,使人明白印度特色的由来。书中图文并茂,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既能带给读者阅读美感,同时能够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对印度文化有一个近距离的、较为全面和直观的了解。
纵观整个世界,有赤道穿过的国家为数不少,但是将首都建在赤道线上、国名以赤道命名的国家,恐怕就只有厄瓜多尔(“Ecuador”在西语中即为“赤道”的意思)了。这座当之无愧的“赤道之国”不仅有娇艳欲滴的玫瑰花、新鲜个儿大的海白虾和在世界杯上偶尔成绩不俗的足球队,更有启发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微博上炒得甚火的“世界尽头的秋千”、古老神秘的印加遗址、散发着古典风致的殖民时期小镇以及数不清的火山、高原湖、海滩、雨林。《厄瓜多尔》锦囊涵盖了基多、昆卡、巴尼奥斯、瓜亚基尔等四座主要城市和其周边小镇,以及西海岸地区、热带雨林区、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区。从观看神奇动物到穿梭于古迹之间,从体会极限运动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感到悠闲地泡个温泉放松身心,跟随锦囊,全方位领略这座赤道之国的万千风情。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出国游早就不再是拍照打卡,而是成为去发掘、探索这个星球的新鲜刺激的全新体验。我们精选了欧美旅行家的贴心推荐,向中国读者分享世界最新的旅行目的地、最刺激的玩法和最暖心的旅行心得:从马耳他到委内瑞拉,从去观摩“雷电交加”的天象到秘享意大利图西亚的私密花园……
最少的花销,最简捷的签证手续,最低的外语要求,最绚的异域风情,最多情的当地人,最划算的特色购物。你只有3000元,想出国游?想玩得丰富多彩与众不同?!还想有艳遇?!!——想去就去不再是你的梦想,零钱游天堂丛书帮你说到做到!
2015年,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地的中国大陆,游客出境游达到1.2亿人次,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当我们要去远方旅行时,大家选择的远方究竟在何方?哪些旅行目的地日趋热门?国人的旅行的具体细节安排又是怎样的选择?庞大的旅行需求又对消费升级有什么影响?FT研究院针对高质量读者的在线调研报告,与您一起探寻答案。
陈保平陈丹燕夫妇仅此一本合著游记,同样的风景,别样的思绪。一对夫妇,大学时代的同窗,俄罗斯文学艺术的爱好者,一起去俄罗斯旅行。在旅行一开始时,他们就约定,各自写自己的日记,纪录自己的感受,待到旅行结束,再交换日记。那是1993年。他们日夜相守,去看同一个地方,吃一个锅里的食物,在枕上听到的,是同样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待到旅行结束,交换日记时,他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对俄罗斯的感受有如此大的不同。于是,他们出版了旅行日记。二十四年过去后,他们又一起旅行去了波罗的海,在立陶宛的考纳斯,他们突然发现,这个旅行,竟是从前俄罗斯旅行的延续。于是他们决定,再重蹈当年覆辙,再分开写下旅行感受,附在当年的日记后,出版。这,就是这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