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八骏图》,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文论集《烛虚》《云南看云集...
[展开]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八骏图》,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文论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凭借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庐隐(1898—1934),福建省闽侯人,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1921年开始小说创作,并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
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使她陷入了巨大的悲哀之中,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中,无不浸透着她的悲思和寂寥。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
婚后夫妻二人一度在东京居住,期间出版有《东京小品》一书。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后因难产死于上海大华医院,终年36岁。;李唯建,他是出色的翻译家和诗人,他曾翻译诸多英国近代诗歌,并把杜甫的诗也译成了英文推向西方。
著有长诗《生命之复活》和《影》。;小新,他是蔡康永、周迅、陈坤、李健、许巍、李宇春、黄晓明、张杰倍加推崇的电台主播。他被誉为“电台诗人”、“城市上空最治愈系声音”。十二年来,近百万人跟他聊过心事。
他是刑法学硕士、水瓶座怪咖、深夜写作者。已出版《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
从法学教师到深夜电台主播,再之后,又成了涂脂抹粉的电视新闻主播。但最爱的身份依然是——深夜写作者,听你讲故事。;何红雨,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联签约作家,“拾文化”“花边阅读”“艺术力量”等专栏作者,至今已发表作品300多万字,文字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等国内外数百家报纸杂志。
作品多次入选语文试题和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著有散文集《独美》《再见时光》《小幸福》《草木相思》《谁的少年,会没有叛逆》等。以文笔清新、意境唯美、情感细腻而被读者欣赏。;花瓣雨,原名,王风英,河北邯郸人,有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意林》《格言》《青年博览》《特别关注》《做人与处世》《思维与智慧》等80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入选几十部文集。;李睫,《女人坊》杂志的明星作者,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金牛座女生,累计写下百万文字遍布网络,被她所感染的读者不计其数。她文笔细腻,文风多变,写出了各种缠绵悱恻、或灰色或美好的爱情故事。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从容。;清荷诗语,本名朱海兰,从2008年在天津期刊《通俗小说报》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不加糖的咖啡我不喝》开始,近年来分别在《诗刊》《时代文学》《读者》《牡丹》《幸福杂志》《大众日报》等期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
已出版图书:《红尘拾爱》《无言谁会凭阑意》《不负如来不负卿》;短篇小说集《最美的年华,最美的你》。
作品曾荣获《时代文学》十佳诗人奖;《时代文学》年度诗歌、散文奖;“沂蒙之光”2017临沂文学创作年度人物奖等多种奖项。;张莹,她是《读者》的签约作家;她的文章,多次被选为“中考阅读试题”、“高考作文范文”;她喜花,喜草,喜爱,喜走,喜在文字间看繁花似锦,喜看光阴里,一个个小欢喜。;沈念,1979年生,湖南岳阳人,200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供职于岳阳晚报社,记者。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莽原》“新作家”奖及省级报刊奖。;彭霞,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美容瘦身等时尚杂志撰稿人,报纸杂志签约专栏作家。文章散见于《女人坊》《博爱》等多家杂志,与《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等数百家报纸,被《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转载。有大量文章被选入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选本及各地中高考试题选集。[收起]
评论0
扫码下载网易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