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榜

订阅榜

米娜的行进

米娜的行进

作者:
【日】小川洋子,竺家荣
         
¥15.90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米娜这个孩子的话,应该有很多说法吧。例如,患有哮喘病的少女,喜欢看书的少女,骑着侏儒河马的少女等等。但是,若想证明米娜与别人都不一样,就必须将她描述成:能够用火柴划出美丽火苗的少女。那个曾经只能骑着妞儿去学校的少女,如今正行进在我所不知道的地方。

机村史诗5:轻雷

机村史诗5:轻雷

作者:
阿来
         
¥29.80

《轻雷》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第五部,包括小说《轻雷》《事物笔记:电话》和《人物素描:丹巴喇嘛》,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六部曲最新出版而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轻雷》讲述了木材市场放开后,很多人靠倒卖木材而一夜暴富,机村青年拉加泽里放弃学业与爱情,也开始伐木倒卖木材。眼看着要走上致富道路,拉加泽里却因为失手杀人而身陷囹圄,在金钱漩涡里迷失的,并不仅仅是拉加泽里……《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

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

作者:
【英】杰夫·戴尔,叶芽
         
¥12.99

本书是一部关于D.H.劳伦斯的非学术著作。它既像传记又不是传记,既像小说又不是小说,既像游记又不是游记,既像回忆录又不是回忆录:一种融合,或者说,超越了所有特定文体的后现代文体,一种反文体的文体。所以,虽然作者一再声称要写一部“研究劳伦斯的严肃学术著作”,但最终却写成了一部既不严肃也不学术,而且让人从头笑到尾的黑色喜剧。它仍然是关于劳伦斯的,不过更准确地说,是关于“想写一部关于劳伦斯的书却没有写成的书”。尽管如此,作者还是他那自由自在的新文体,用如香料股遍洒在文本中的对劳伦斯作品的摘录、描述和评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独特的D.H.劳伦斯。我们从中得到的不是一个伟大作家干瘪的木乃伊,而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一种感觉,一种精神——一阵裹挟着劳伦斯灵魂的风。

涂鸦与圣像:异托邦城市简史

涂鸦与圣像:异托邦城市简史

作者:
韩博
         
¥14.99

《涂鸦与圣像:异托邦城市简史》是诗人韩博历时十五年行旅西方各国凝聚而成的旅行随笔。丹麦哥本哈根、英国伦敦、德国柏林、法国阿维尼翁与巴黎、美国旧金山、塞尔维亚诺维萨德,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特尔莫——行走于城市之间,韩博以涂鸦艺术为窗口,以东方人的视角,以诗人十五年的生命体验,解读西方世界的正统缝隙中的差异性存在。现代社会罗网中的城中飞地克里斯蒂安尼亚,“世界主义”视野的卡姆登市场,我行我素的圣特尔莫……不同的文化土壤生长出多样而生动的涂鸦艺术,涂鸦的解构正是城市文化的写照,真正的异托邦存在于城市中孤独的、非理性的、活生生的“存在”。在未知的旅途中,邂逅一位又一位自由之人,他们本身,即是异托邦城市简史。

我依然看到那个少年

我依然看到那个少年

作者:
吴志翔
         
¥35.00

《我依然看到那个少年》是一本关于青春和成长的散文集,一本回望青春岁月的“告白书”。作者回望自己的青春时光,讲述自己的少年囧事和趣事,以及面对成长中各种迷茫的心灵路程,对生命、理想、亲情、友情、孤独、自我、选择等年轻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做了探讨和解答。

机村史诗6:空山

机村史诗6:空山

作者:
阿来
         
¥29.80

《机村史诗6:空山》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包括小说《空山》、《事物笔记:喇叭》和《人物素描:番茄江村》,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机村史诗6:空山》写的是随着博物馆、酒吧、旅游业等现代事物的渗透,机村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崩溃的危险。时代变迁下,有人离开村庄,有人回到故乡,机村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山”。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志摩的诗:现代名家画本系列

志摩的诗:现代名家画本系列

作者:
徐志摩
         
¥2.99

本书所选篇目来自徐志摩生前自编的两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共收录诗歌84首。前期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中的作品,除少数留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较健康。

边缘

边缘

作者:
格非
         
¥17.99

《边缘》(1993)是格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将先锋小说叙事锤炼得炉火纯青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我”在垂垂老矣之际对整个人生的回望为起点,借助无数重要的人生片段,拼凑出“我”跌宕起伏的经历——隔阂和孤独中的童年生活,残酷荒诞的青年生涯,返乡后卷入社会的滚滚洪流中……熟悉或陌生的身影在“我”的生命旅途中一一浮现,他们的故事将“我”裹挟其中,而“我”像是生活的旁观者,静静注视着他们的到来和离开。小说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展现了“边缘人”的生活面貌和脆弱的命运。记忆中的42个片段,映照出二十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亦凝聚成一种悬浮于悲欢离合之上的澄澈与淡然。

背影(现代名家画本系列)

背影(现代名家画本系列)

作者:
朱自清
         
¥2.99

《背影》是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最初的版本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本书第一辑收入的即1928年版《背影》的篇目,“集外经典”则收入朱自清的其他代表作,如《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其中一篇为《绿》)……这些篇目广为流传,不少被收入各地中小学语文课本。朱自清在语言运用上颇下功夫,朴实中见其生动,再加上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来,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堪称“白话美术文的典范”。

机村史诗六部曲

机村史诗六部曲

作者:
阿来
         
¥175.00

《机村史诗六部曲》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机村史诗2:天火

机村史诗2:天火

作者:
阿来
         
¥29.80

《天火》是 “机村史诗”(六部曲)的第二部,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书写藏族山村的长篇小说。《机村史诗》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在小说《天火》中,一场毁灭一切的森林大火,在机村燃烧了整整一十三天。领头放火烧荒的巫师多吉被抓走,神湖色嫫措消失,传说中守护机村的金野鸭也飞走了。时代的变迁颠覆着机村人关于自然和神灵的信仰,也摧毁了机村世代坚守的传统。

机村史诗4:荒芜

机村史诗4:荒芜

作者:
阿来
         
¥28.30

《荒芜》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第四部,包括小说《荒芜》、《事物笔记:脱粒机》和《人物素描:自愿被拐卖的卓玛》,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俗世百味

俗世百味

作者:
梁晓声
         
¥24.50

虽然世界庸扰,但有爱就有方向。本书是梁晓声集生活百态众生相所成的散文作品;展现了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爱情中男男女女的刻骨铭心、贪嗔怨恨,家庭教育中父母、学校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状态与困境,还有对过往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由故事衍生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世间万物万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姿态的感悟,人生百味的体会。

生活不是梦

生活不是梦

作者:
杨朔
         
¥29.50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横渡鸭绿江,支援朝鲜抗击美国的侵略。为确保前线物资供给,一支以确保铁路物资运输道路通畅的志愿军——援朝大队,在铁路工人中成立,在战场后方与间谍周旋,与敌人的炮火抗争,并始终保持铁路通畅向前线提供国内物资。《三千里江山》将援朝的铁路工人在维护铁路时遭遇的艰难作为主要内容,以志愿军对祖国、人民、正义、和平的爱作为故事发展的经线,以中朝人民携手抗敌的兄弟情义作为故事发展的纬线,从侧面描绘出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及中朝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穿越同城

穿越同城

作者:
王志平
         
¥10.99

文中收入大概97篇散文,大部分是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游记有人物,有历史有现实,是作者写作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没有祖国的孩子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没有祖国的孩子

作者:
舒群
         
¥13.99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没有祖国的孩子》共收入23个短篇小说,包括《没有祖国的孩子》《蒙古之夜》《婚夜》等作品。《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没有祖国的孩子》讲述了果里因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失去了祖国和家园,他的父亲因带领工人到总督府进行斗争而被残忍杀害,母亲希望果里“不要再过猪的生活”,让他逃亡到中国东北寻找自由之路。在这里,果里想和别的小孩一样上学念书,却遭到了苏联小孩果里沙的嘲讽,而当果里问为什么果瓦列夫可以上学时,果里沙告诉他“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了朝鲜这个国家”,一切只因果里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孩子”。作品没有直接描写中国战场和中国人的悲惨处境,而是通过朝鲜孩子果里的遭遇,以异国少年为镜,观照祖国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命运,坚定着救亡图存的信念,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炙热的爱国之情。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生死场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生死场

作者:
萧红
         
¥13.99

萧红的《生死场》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作品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生死场》共收录萧红的14篇中短篇小说,包括《生死场》《桥》《离去》《旷野的呼喊》《牛车上》等。《生死场》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萧红的小说带有一定的自叙传色彩,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非情节化的结构、独特的写作视角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万宝山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万宝山

作者:
李辉英
         
¥16.99

李辉英的《万宝山》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作品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万宝山》收入长篇小说《万宝山》和《松花江上》两部作品。《万宝山》创作于1932年,出版于1933年3月,比《八月的乡村》《生死场》问世要早,堪称“东北抗日文学的先声”。作品主要描写了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警部中川收买汉奸郝永德成立长农稻田公司,勾结长春县地方官吏,借开水田之名侵占万宝山500垧“官荒田”,严重地侵害了当地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坚决反抗。日本警察以此为借口,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万宝山事件”。

活得明白

活得明白

作者:
梁晓声
         
¥24.50

本书从“美得刚好”“何以善良”“生死疲劳”“浮世远观”四个维度,精选梁晓声知人论世的多篇代表性散文佳作,集结而成。在《我与文学》《让我们的头脑聪明起来》《关于好人、坏人》等文章中,梁晓声从日常小事切入,讲述为人、为文、处世的准则。梁晓声的关注点始终在红尘中的微小的个体。“活得明白”绝不是教人庸俗的成功法则,而是要让人成为独立、正直的堂堂正正的现代人!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复仇之路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复仇之路

作者:
马加
         
¥13.99

马加的《复仇之路》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作品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复仇之路》共收录17个短篇,包括《复仇之路》《小伙房》《白天和黑夜》《过甸子梁》等。《复仇之路》讲述了战争不仅摧毁了大五的家园,还使他的妻子惨遭日军奸杀,儿子也被刺刀捅死,之后一无所有的大五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复仇之路,加入到义勇军的队伍中。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3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90826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9019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