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散文的精装典藏本。汪曾祺一生创作颇丰,本书从他的数百篇散文作品中精挑细选出不容错过的必读名篇,一册在手即可读透他对“人间草木”的观察和感受,他一生在“行色匆匆”中游历各地的奇趣见闻,他细细品尝过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四方食事”,以及他对沈从文、老舍等“一辈古人”的回忆与怀念。其中包含入选为国家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文的《昆明的雨》,以及教材推荐学生在课后阅读的《故乡的食物》《我的家乡》等散文名篇。细细品读本书,透过汪曾祺优雅、冲淡的笔触,你会不由自主地被牵引着,于最寻常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到种种雅趣,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美学,并为他时时流露出的真性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热忱而会心一笑,深深感喟。
《老舍散文》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老舍的经典散文集,收入《我的母亲》《宗月大师》《猫》《北京的春节》《趵突泉的欣赏》(《趵突泉》)《我的理想家庭》等数十篇传世散文经典。这些作品或描写各地风物,细致入微,极有意境;或叙写日常生活,养花养猫,充满情趣;或撰写幽默小品,诙谐风趣,京味满满;或怀念故人,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充分显示了老舍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老舍是中国的文学大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京味文学的开山鼻祖。语言雅俗共赏、干净鲜活、平易精致、幽默机智,富有北京地方色彩。
《堕落论》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旗手坂口安吾的代表作品。本书除收入了《堕落论》外,另选有其具有代表性的杂文《续堕落论》《天皇小论》《颓废文学论》《青春论》《太宰治情死考》等16篇,共计17篇。坂口安吾通过这些颠覆日本旧有道德秩序的批判文章,呼唤战后的日本人能从旧制度建立的道德准则中解放出来,回归自然的人性,从虚假的云端“堕落”到人间,坂口所指的“堕落”,指的正是褪去一切虚伪的外衣,“回归到真实的人的状态”。为此,坂口安吾以“输家哲学”的思想高度,被日本思想界和文学评论界誉为“伟大的退步主义者”。
《安吾人生谈》是坂口安吾经典犯罪故事杂谈集。本书分为两部分《安吾人生谈》和《我的人生观》。《安吾人生谈》中,作者化身“巷谈师”,以收集的犯罪者手记,生动还原犯罪故事并附上精彩的评论和杂谈。通过对一起起当时日本社会热点案件的还原和分析,一针见血且风趣幽默地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症结和思想问题,批判了人性的黑暗。《我的人生观》中则收入了其八篇时事杂文,结合身边发生的社会事件,演绎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和人生百态。《安吾人生谈》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曾在日本以单行本出版,之后绝版30多年,2019年2月日本出版社重新以单行本出版。此书系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对于国内坂口安吾的读者更多了解作者思想和当时日本社会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莳花志》辑录了周瘦鹃先生晚年闲居家中时所写的关于花的近60篇散文,这些散文记录了周瘦鹃先生一些养花的心得经历、各种花的常识、对各种花的体悟,以及历代名家吟咏花的诗词。周瘦鹃先生的文笔流畅优美,对花的认识极深,再加上他有多年的养花经验,堪称园艺专家,这本书洵为一本难得的关于花卉鉴赏的散文集。
陈丹燕历时20年写就的世界各地博物馆独家故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记性不好,但是,人类真是一种不肯忘记的动物,他千百年来日以继夜地活着,一代又一代,他最重要的精神生活都被小心地留了下来,存在最好的房间里。不光存着,还要给后来的人看到,还用最沉静的灯光照亮着那些东西。这就是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纪念馆。人类在世世代代心中埋着一种不变的羞耻感,就是对忘记与无知的羞耻,因此去一个地方旅行的人,通常不敢不去拜访当地的博物馆,不敢不在往事住的房间里屏息慢行,一一打量往事们的模样,让它们也住在自己心中。但是,人类到底是如何记着自己的光荣与耻辱的呢?往事自己心中,到底又藏着怎样的难言之隐呢?
杰夫·戴尔在本书中对旅行、无意识,以及我们从外部审视自身时所发出的疑问进行了书写。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奇妙的冒险与朝圣之旅。从法属波利尼西亚到挪威最北部,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在他的整个探险过程中——与北京故宫一位实际上并不是导游的“导游”,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位朋友,与在白沙监狱附近搭便车的陌生人,与在洛杉矶的美国爵士乐手唐·切利(或者仅仅是一张他的照片),作者继续着对世界未尽的探索——他究竟在寻找什么?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杰夫·戴尔试图弄清楚,某个特定的地域与景观究竟代表了什么,它们想要告诉世人什么,我们又从中得到了什么……
伦敦,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城市之一,每一个角落里都是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故事。《伦敦文学小史》一书贯穿伦敦的各个历史时期,涉及不同的文学体裁,以专题形式生动讲述了诞生在伦敦的多部文学作品背后的秘事内幕,带领读者在最显赫的文学地标上发掘引人入胜的趣闻轶事,同时又走进各家出版社,走进各处咖啡馆、公园,沿着多年来蜿蜒穿过伦敦市内、曾经赋予作家灵感的街道观光游览。你会发现,这是一座人才荟萃,充满思潮理念、智慧谋略的城市。
《悲观声浪里的乐观》是打开胡适思想世界的一扇窗。胡适独立自由之精神,照亮今天的现实,照亮未来的道路。本书精选45篇杂文,充满积极的人生态度,跟大师学浮世中的乐观之道。别灰心,向前走吧!腰封胡适手书“不苟且”,为当下的年轻人树做人、为学之典范。一个健康的社会,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容忍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期,“夕”表示傍晚,这里指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儿,傍晚的时候把它们收集起来,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禅是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与中国古老的儒道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法。她在思想、文化和艺术等诸多方面打开了一扇奇异的窗口,令历代的文人墨客陶醉其中。自汉以来,就不断产生出为数众多的禅诗禅画。
《笑傲江湖》系列7再战江湖,网络两岸、三地,打尽民间、网络,最新、最囧、最极品、最劲爆的爆笑笑话。希望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为您带来一份好心情。PS:每天笑一笑,轻松变苗条!不要太瘦哦~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记叙农村生活,就农村一些看似非常小的事,如一阵山风、一串屋檐的雨、庭院的阳光、夏夜的星空,尽可能准确的描叙,表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二是记录校园生活。校园是十分有趣的,小小的事情也极有审美趣味,例如校园小河边的杨柳、草地、走廊、树林及学生向上的生活。作者选取富有诗意的角度用精练的文字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三是就天地万物作一些断章式的感想,对云、水、雾、山、风乃至小小昆虫都给予人文情感的描述,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充满在文字之中。细品语言,不难发现了多文字里还闪烁着哲理的光辉。
《老舍散文》是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老舍的经典散文集,收入《我的母亲》《宗月大师》《猫》《北京的春节》《趵突泉的欣赏》(《趵突泉》)《我的理想家庭》等40多篇传世散文经典。这些作品或描写各地风物,细致入微,极有意境;或叙写日常生活,养花养猫,充满情趣;或怀念故人亲友,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或呈现幽默讽刺,诙谐风趣,京味满满。这些散文充分显示了老舍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语言雅俗共赏、干净鲜活、平易精致、幽默机智,富有北京地方色彩。邀请一线名师对作品进行导读,提炼知识点,拓展阅读视野,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并能学以致用。
《赵丽宏散文精选》为赵丽宏散文精选集名师导读版。第一辑“青鸟”,主要收录作者回忆童年、亲人相关文章;第二辑“城中天籁”,主要是作者对星月、节候等的诗意感悟;第三辑“庐山雪”,主要收录作者游记类文章。收录散文有被各版语文教材收录的篇目,如《山雨》《顶碗少年》等;有温暖诙谐、充满童趣的篇目,如《童年笨事》《水迹的故事》等;也有些拓展性和思辨性的篇目,如《人迹和自然》《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等。这些散文或记事或怀人,或咏物或写景,语言朴素、叙事简洁,却又情感真挚、清新悠长,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而且可以提供写作典范。
本书是知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集,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书收录了六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分为“无边光景四时新”“随心随喜去生活”“寂寞是一种清福”“骨子里的幽默”“故人从未走远”“大发议论”六大章节,完整收录《猫》、《济南的冬天》等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朗读者》节目上朗诵的名篇《宗月大师》等。本书或描写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或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及家庭生活情趣,或抒发对师友的悼念及内心情感,或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及作品,贯穿着老舍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
本书是著名作家萧乾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按类别分为“由午夜到黎明”“往事三瞥”“海外撷影”“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独白”四个章节,名篇尽收,代表了作者的散文成就。这些散文或自述人生经历,或书写人间世象,或刻绘小人物形象,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生动流畅,哲理性强。萧乾能于人所熟知的事物情景中捕捉到人所忽视的光色、味道、节奏和哲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诗化的新鲜感。从本集中所收入的诸多篇章可以看出这方面的特色。
安静地看着他,安静地读书、思考、冥想……他是一个与世界相爱的小朋友,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又或者是,他从任何地方而来,再到任何地方去。他经历着世间的沉浮,一个人走过崇山峻岭,山川湖海,乡间残垣,纷扰都市。心里揣着疑问,也怀抱着梦想。他就是毛线君。这里记录的,是毛线君这个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又与众不同的小朋友;这里记录了他的诞生、消逝与思考;记录了他眼中理想又隽永的世界。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龙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龙是一种综合性的图腾”“龙是以大蛇为基本原型的”“龙是远古居民对湾鳄的特殊称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力排众议,独辟蹊径,从古代史书、笔记、地方志中搜集了大量罕为人知的记载,并联系多位目击者所提供的证词,反复比照,论断独到——龙是一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动物,并且是一种有别于蛇、鳄的古代两栖类动物。它的身影,在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若隐若现。不管添上了多么奇异的色彩,它的基本形象及生态特征,依然没有脱离隐藏在背后的那个生物原型。本书是颇为奇特的一家之言,不仅立论新颖,而且举证丰富。作者旁征博引,探幽抉秘,对这种古代动物的外形、习性、潜居的区域、出没的规律等,都作了细致的分析。文字生动晓畅,视野恢宏,从史实记载到神话传说,从生物演化到环境变迁,娓娓而谈,引人入胜。
本书稿是苏剑秋先生第三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报刊或新撰未面世的散文共百篇,是作者关于艺术和人生的思考的结晶。全书分艺坛掇英、异域拾趣、心情散谈三部分。第一部分用感性的文字,记述了作者与不同艺术领域大师和从业者交往的事迹,对他们出类拔萃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造诣进行了赞美,特别是从中可以一窥海派画坛的整体风貌;通过描述他们高洁淡然、宠辱不惊的共同品格,阐发了为人与从艺的道理。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这些年在欧洲各地漫游的经历,作者每到一地,除了欣赏充满异域风情的美丽风景,还参观许多当地博物馆、艺术馆,近距离接触欧洲艺术大家及其作品,每每生发出由衷的敬仰和感喟。第三部分记载了作者自幼年迄今的一些学习经历,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特别的人、事,从中抒发了对于自我、人生和社会的很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