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赵树理《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篇经典小说作品,其中2019年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里湾》围绕着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四项工作,反映了农村中优选与落后力量的冲突,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李有才板话》讲述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
《锦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青黄》《风琴》《蚌壳》《夜郎之行》《背景》《唿哨》《傻瓜的诗篇》《锦瑟》《湮灭》共9部。小说中,格非一方面让笔下的人物探寻着某种真相,另一方面却又常常在无限接近真相的时刻再次滑入混沌的状态。断裂的叙事,回环的时空,一切都以追索起始,却终结于迷失。
本书为老舍先生的散文选集,属于“名家散文典藏”系列之一,共250千字。本选集对老舍先生的部分优秀散文作品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并根据其内容与风格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分类。第一辑以记述作者早年生活与游历的作品为主;第二辑中多是一些小品与时评;第三辑由一些描写家庭生活的作品构成;第四辑中的作品主要是作者对文学创作的一些看法。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压岁钱》是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小说故事选集。这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的虚拟故事,但是读来却觉得亲切非常,每个人物与故事都有血有肉,活脱脱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万象。
本书是一部作品集,主要集合了左翼作家叶紫的多篇小说及两篇散文,集中反映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洞庭湖畔农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境况及农民内心涌动的斗争思潮。作者用开阔的视野、细腻的笔触、错综复杂的叙事线索、有条不紊的缜密逻辑,为读者精心构造了一篇篇佳作,再现了曾经在天灾人祸摧残下洞庭湖农村的社会面影,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涵,接承了较强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亦可体察到叶紫的文艺见解是富于革命性和战斗性的,且富有乡土化的艺术特色。
《虎贲万岁》本书作于1945年,是中国首部现代战史小说。书中直面描写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战况,代号“虎贲’的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奋战,才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最后仅有八十三人生还,全书基调悲昂慷慨、气壮山河。
《八部半》是著名翻译家、出版人黄昱宁的第一部个人小说集,收录了八篇虚构作品《呼叫转移》《三岔口》《水》《你或植物》《幸福触手可及》《水星很忙》《千里走单骑》《文学病人》和一篇非虚构作品《海外关系》。“八部半”这个书名,既代表了本书收录的作品数量,也暗合著名导演费里尼的同题名作。电影《八部半》把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现状和心理困境打碎,重组成影像奇观,而这也是小说集《八部半》追求的目标。本书所收录的八篇小说中,六篇是现实题材,两篇是带有科幻意味的现代寓言;而它们真正的主题,都指向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带有对人类未来的思索。最后一篇非虚构作品《海外关系》,以小说家的视角和叙述方式,追溯了作者亲历的一段亲人从海外归来的往事;同时,又根据历史材料虚构了亲人漂泊海外的坎坷经历,力求以家族故事来折射上海乃至中国近百年历史的大开大合。
《赛莲之歌》呈现一名生活在婆罗洲的文艺少年,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吉光片羽,以及他与三段若有似无的恋情的擦身而过:体魄健美的同学安娜、朋友迷人的姐姐凯瑟琳、从未露面的女小提琴家。少年雷恩出入懵懂与清明的欲望关口,生命启蒙的悸动与生殖的冲动每每合而为一。在张贵兴诗意抒情的笔调下,一幅青春图像逐渐成形:“我没有间断过的自我放逐也随着进入一段黑暗旅程,我数度引领欲望之躯走入一片高大蓊郁的、烟雾弥漫的枞树林,寻找一座不为人知的古堡,但是一踏入遮天蔽地的、鬼影幢幢的树林子里,我就迷失在错综复杂的路径和精灵的迷惑中……”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影响很大的一部作品,融言情、武侠、社会为一体。旅居北京的杭州平民少爷樊家树爱上了天桥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并资助她读书,而摩登女郎何丽娜及江湖侠女关秀姑,则先后爱上了樊家树。在樊家树回乡探亲期间,沈凤喜因贪慕奢华生活,嫁给了军阀刘将军,后被刘将军摧残致疯。樊家树徘徊在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子之间,进退维谷,啼笑两难。小说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巧妙的构思,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社会侧面,提出了张恨水小说里中国的现代都市生活与传统道德心理相互冲突的主题。这部作品的平民观念和社会批判立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反复的心理叙述,胀破了旧章回体小说的容量,超越了此前趣味性压倒思想性的通俗小说,从而成为民国现代通俗小说代表作。
《敌人》是格非创作于1991年的长篇处女作,被认为是当代先锋小说阵营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开始于一场蔓延在赵家的神秘大火,财主赵少忠继承了祖父的遗产以及一张写在宣纸上的嫌疑者名单,继续着赵家几代人的苦苦寻找:是天意还是有人故意放火要灭了这个家族?仇敌是谁?然而“敌人”却一直没有出现,接连出现的是发生在赵家的一系列恐怖和死亡事件。赵少忠的老婆,儿子赵龙、赵虎,女儿梅梅、柳柳,孙子“猴子”等人都难逃离奇的死亡,所有人物的命运似乎都被一种神秘不可知的力量所操控。那隐匿的敌人、空缺的真相,致使整个家族笼罩在惊悚恐惧的氛围之中。敌人从未真正出现,却又似乎无处不在。在这种黑暗而令人战栗的恐惧经验中,现代人对于生存困境与生命状态的困厄与无知,成为更加触目惊心的命题。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流连一段历史,感悟人生与梦想;演绎魅力传奇,感悟才情与诗情,全景再现胡适眼中的“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笔下的诗情画意。一个美丽着哀愁着的女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享受着世人崇拜的女子,她在寂寞中快乐,在快乐中寂寞,她可能没有文人所描述的那么完美,但她却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和普通性情的女子。阅读她的人生,在繁华的背后读到的却是寂寞与凄凉,那些姹紫嫣红为她的寂寞搭成了最好的背景……她是一个行走在夹缝中的女子。
本书是现代作家王统照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现实主义新发展的标志性著作。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后期军阀统治下的北方农村为背景,讲述了自耕农奚大有带领一家人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苦苦挣扎而无法改变现状的故事。作品围绕奚大有及其亲友不同的人物命运进行展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与斗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凄厉阴郁与愤怒悲壮交融的农村经济社会图景,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暗示着风雨飘摇的情势下,思潮涌动的农民必将奋起抗争,农村必将爆发革命。
本书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风雨历程,勾画出共和国的年轮。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时代大事件,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和鲜血谱写着一代人的壮美人生。该书曾拍成电视连续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反响空前。
外乡小囡穿林过河探险寻人,厂区女孩记忆深处诡异的人皮风筝,问题少女的身世纠葛,某个热天午后被淹死的男孩,亲密好友的漂流离散……过去总笼罩着一层滤镜,写作者不断为其增加细节,我们似乎也得以在虚构中追忆并挽回逝去的时光。
收入此集的有六短篇,一中篇,分别是《老字号》《断魂枪》《听来的故事》《新时代的旧悲剧》《且说屋里》《新韩穆烈德》《哀启》。这几篇故事都是在青岛写成的。取名蛤藻,是老舍在海边见景生情。在《蛤藻集》中老舍用曲折而沉痛的故事讲述只属于老派中国人的苦楚。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区。十四岁的贫农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冬梅和弟弟石头、留孩以及村里地下党巧妙掩护陈虹,机智地和敌人周旋,精心帮助陈虹治疗,最终帮助陈虹养好伤,找到了上级,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了沂蒙山区抗日战争的风貌,歌颂了沂蒙山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故事生动、曲折、感人,展现了三名少年英勇无畏的成长经历。
《牛》1980年由素叶出版社首次出版,收入短篇小说9篇;201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再版,增加《信》《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本书为初版四十周年纪念版,经作者重新校订,加入《蝙蝠》、作者后记。全书共计11篇小说,并有刘以鬯作序、梁秉钧作跋。小说多以自然与人的关系为主题,充满灵性,文字优美。
本书选录的是一些能够体现陆小曼才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既有她为怀念徐志摩而写的散文,也有她与徐志摩相恋时所写的日记,还有她与徐志摩共同创作的戏剧,以及她根据自己曾经熟识的经历编写的小说等。这些内容的文字或浓丽哀婉,或描写细腻,或坦率自然,尽显了陆小曼的风采与文采、豪情与柔情。另外,本书还选录了一些由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言语之间表现了徐志摩对陆小曼浓烈的、纯净的和义无反顾的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陆小曼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