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年的史实。《资治通鉴》对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还有许多极具价值的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所推崇。
《周易》由姬昌所著,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最古老、最有权威的经典著作,相传为周人所作。全书内容十分丰富,上讲天文,下讲地理,中间讲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发智慧的至高宝典,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时至今日,《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每个人都能从中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这是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读懂了阳明心学,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你!
庄子的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盛行,阮籍、嵇康等文学家都曾为其文章做注释。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哲学方面,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齐物论”。在庄子看来,事物之间的差异虽然明显,但并非绝对,人不可能用某个固定标准衡量天下的事物。人的认识有局限,常人只看到事物的“异”。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
张居正曾先后担任明穆宗隆庆皇帝的侍讲侍读,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知经筵官,可谓两代帝师。《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就是根据隆庆六年下半年到万年元年十二月之间,张居正为万历皇帝讲解《资治通鉴》的讲稿整理而成。全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在每一段《资治通鉴》原文的后面,都附上了张居正的点评,真是字字珠玑,饱含深刻的哲理。 张居正曾先后担任明穆宗隆庆皇帝的侍讲侍读,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知经筵官,可谓两代帝师。《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就是根据隆庆六年下半年到万年元年十二月之间,张居正为万历皇帝讲解《资治通鉴》的讲稿整理而成。全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在每一段《资治通鉴》原文的后面,都附上了张居正的评,真是字字珠玑,饱含深刻的哲理。
《鬼谷子》一书文字玄奥,思想深邃,堪称我国古文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更好地参悟运用鬼谷子的大智慧,在原典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个具有时代感、实用性的主题,同时,辅以精确的解析文字,用大量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呈现出鬼谷子的智慧谋略,增强了《鬼谷子》原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楚辞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楚文化的结晶,它是继《诗经》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楚辞不但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根祖,而且还主宰了四百多年两汉文学艺术思潮,给予了中国文学艺术极大的影响。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楚辞章句》,本书《楚辞全译》即以《楚辞章句》为基础,注译了其全部作品,另外还增补了贾谊著名的《鵩鸟赋》《吊屈原赋》两篇辞作。本书译文,为了准确多采用直译;注释则择古今学者合理解释而从之,言之有据。
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浮生六记》是清代人沈复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所写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经历。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他们两小无猜,深情不悔,“年愈久而情愈深”,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到温馨、甜蜜;沈复笔下的芸娘更是聪颖明慧,痴情一生,林语堂曾形容她:“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本书的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每一个读到它的人,或许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它给予我们的却是心灵的正能量,发现美、传递美,学会乐观豁达的人生处世,让我们相信生活无处不美。
《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这些作品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包含了他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全书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其文笔深沉隽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佳作,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具有神话色彩的古地理和志怪书,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多书而成,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被誉为中国奇幻文学开山之作。
《资治通鉴菁华》是对《资治通鉴》一书精髓思想的节录与解说。《资治通鉴》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全书宗旨,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资治通鉴》对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还有许多极具价值的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所推崇。
成语,指的是历代相沿习实用的固定词组或短语,能独立表意、形式知小,一般为四字格式,它的特点是约定俗成、结构固定。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简洁精辟,寓意深长,是汉语词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成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无论是日常口语上的谈吐,还是写作音笔下的词句,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引用构成语,它所独具的鲜明生动的表现力是其他词汇不可替代的。因此,了解成语故事,学习成语的运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历尽艰险,三位徒弟各施本领,一路保护唐僧,斩妖除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世说新语》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平视两千年以前的社会,探幽烛微,通过平实而耐读、思辨而生动地语言,对《世说新语》所记载的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进行了具有创见性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接,通过一些人、一些事有趣的细节,使遥远的“魏晋风度”亲切可感,让读者真切体会到那个朝代的贵族、庶民和文人的欢乐、痛苦与无奈,在领略那个时代的魅力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内心以深深的启示。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广泛,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本书是对战国思想家孟轲的代表作《孟子》一书的解读文本。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比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仁者无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古往今来解释、研究《孟子》的著作有很多。本书中,编者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适当取舍,做谨慎的阐释,力求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解读《孟子》大义。
纵观《老子》全文,只五千言,但精练、生动,其微言大义让古今中外无数研究者魂牵梦绕。迄今为止,解释、研究《老子》的著作数以万计,各家引经据典,似乎都有一番道理,但真正能够服众的观点并不多。这种莫衷一是的局面,正体现了《老子》的无穷魅力。《 老子》,又称《道德经》。经,本来指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也指南北向的道路。经,又可引申为常道,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后来,“经”成为对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的尊称。如此来看,《老子》一书就是在讲“道德”,此“道德”并非今天意义上的道德,而是包含“道”和“德”两大概念。《道德经》一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部分。“道”和“德”,不言而喻,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如果说老子哲学思想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一辆有战斗力的战车。那么“道”和“德”就是两条腿、两个车轱辘,可以让人立起来,让车跑起来。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本书中,我们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以及谨慎的阐释,力求让读者在对“五千言”逐字逐句的解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道”和“德”的含义。我们认为,对于这两个内涵丰富、深邃的词汇,任何过于武断和排他的解释,都是不负责任的。也许,真的只有通过“陪”的方式,我们才能理解道家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