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很多奇缘的事,使人无法解释,柏杨先生之得来《厚黑教主传》,便属其中之一。这本《厚黑教主传》和《厚黑学》,都是绝版书,曾经托许多朋友代觅一读,以便大开茅塞,结果全归失望。不料前天忽然接寒爝先生电话,告曰:“你下午在家等我,我有一本好书可供你。”届时驾至,原来是他以五百元代价在书摊购得之《厚黑教主传》也。民国元年,李宗吾发表《厚黑学》,后风靡全国,洛阳纸贵,李宗吾也成了“厚黑教主”,到今天依然粉丝无数。其实,除了《厚黑学》,李宗吾还写了很多东西:《厚黑原理》、《社会问题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我对圣人之怀疑》、《迂老自述》、《迂老随笔》、《怕老婆的哲学》《我的思想系统》等等。这些文字,或一针见血如《厚黑学》,或惊世骇俗如《我对圣人之怀疑》,或广博深厚如《中国学术只趋势》,或机智幽默如《迂老自述》,篇篇精彩绝伦,不可不读。
《唐卡中的天龙八部(2012版)》是国内第一本专题介绍藏密唐卡艺术中的天龙八部的作品。天龙八部是佛教中较为常见的八部护法。他们虽然贵为佛教的护法,却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也有着自己的欢喜悲苦之情。随着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天龙八部”这个词,但对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却知知甚少。《唐卡中的天龙八部(2012版)》精选100多幅绘制精美、绚丽独特的唐卡,以其超凡的视觉感受和令人震撼的冲击力,再配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为您详细的解说天龙八部各族群的特点,让您了解天龙八部的真实面目。唐卡是西藏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它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水晶,不仅蕴含着千年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更折射出西藏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据说佛陀在世时,其传教都是靠弟子口传心记,因此佛教在初期并没有形成书面的佛典。直到佛陀涅槃后,为了避免佛陀的教法散佚,弟子们先后举行四次聚会,将佛陀所传教法进行结集,这些经典便是《大藏经》最初的来源。作为最全的佛经,《大藏经》是佛教经典汇编全集,它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内容。经藏收录佛陀在世时所宣说的一切教法;律藏收录佛陀为信众制定的一系列日常行为准则;论藏则是佛弟子对经藏、律藏所进行的研究和解释。可以说一部《大藏经》浩如烟海,囊括几千部经。
《德充符》基本上讲的是一些长得可能也不是很好看,身体也不是很健全,也没有什么钱,但却超级有魅力的人的故事。在《德充符》里,庄子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现实社会中的所谓不堪者,并赋予他们精神的能量:国王请他们当宰相,他们不去;女人自己送上门来,他们不要;男人追随他们,他们也不允许。就连当时已经是超级大V、万众青年创业领袖的孔子,也觉得他们了不起。这个世上,有种人既不受制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受制于自己的情绪,更不受制于自己过往的历史,甚至不受制于别人对他的看法,身上拥有一种特别的定力——朴素得起,安静得起。这就是“德充符”里的人。
本书原为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是他在自己鞍马劳顿之时、戎马倥偬之际沉思人生道路、领悟宇宙人世奥秘时所作。本书行文质朴,无丝毫雕琢之感,均来自作者内心的沉思,故能令人产生共鸣。在如今这个喧嚣浮华的世界,这样的一本书必然能带领人们自我醒悟,从先贤的智慧中找到养心良方。
佛教是什么?是一摞一摞的经书?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佛像?还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诗偈?也许这些都是佛教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是真正的佛教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遥远。当夏季里第一朵莲花绽放,当小昆虫从洞穴里钻出,在这些渺小的生命里,处处都有佛法,到处都是佛理。事实上,很多佛经中都不乏以动物或植物来喻示佛理的例子。佛眼观处,小到一粒芥子,也能给人启迪,令人开悟。因此可以说,隐藏在佛教经典中的动植物就是佛教文化的生动语者。
或许每个成年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难眠之夜:从思考学习、工作、生活的一件琐事出发,任自己的大脑天马行空,渐渐地开始追问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没有一件事能想明白。即使不主动去想,不知哪一天它们又会潜入脑海,再次引起惆怅。这些“恼人”的思考其实就是哲学。哲学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没有远离过生活的现实问题。这正是本书作者约尔格·贝尔纳迪想要告诉我们的。他为我们在生活与哲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我们尝试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考日常的问题,不论是爱情还是友谊,自然还是社会,职业选择还是追求幸福,你都能在本书中看到哲学家对此的思考。这里并没有所谓的答案,只有问题和思考。毕竟生活就是如此,它只会给你提示,但不会告诉你该如何进行下去。幸运的是,生活接受一切答案,但前提是该答案必须是由你自己得出的。让本书给你的大脑一点点刺激,帮助你厘清思路,去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逻辑》是金岳霖哲学三书之一,是《论道》《知识论》的论证基础。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思维科学,也是指导构筑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方法论。本书主要介绍逻辑中的演绎法。书中前两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介绍与批评;第三部分介绍了现代西方数理逻辑系统;第四部分就逻辑系统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等问题予以深入探讨。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将貌似枯燥的逻辑理论娓娓道来,读来令人豁然开朗。《论道》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中国道教的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通过西方哲学的逻辑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知识论》将逻辑分析方法严格而系统地运用于哲学研究,特别注重思想的清晰性和论证性,系统地论述了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形成以及知识的可靠性、衡量真假的标准等问题。在传统缺乏逻辑学以及以之为基础或工具的中国文化中,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这一现代哲学的方法,把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看作知识论的基础,在假设知识关系是外在关系之后,以正觉说为基础,以罕见的逻辑思维和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创建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写作模式。
作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背景因素,深入浅出介绍了西方2500年哲学史,分析其起源、发展与意义,并将东西方哲学史上关键节点人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既学习了西方哲学,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了解。
《图解正见》以正觅为核心,将佛陀证悟的真理与匿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相融合,并加以深入浅出的解析,揭示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正确见地。此外,本书还配以简单明了、清新隽永的手绘插画和图表,图文对照,相得益彰,令您的阅读体验更加轻松愉悦。
本书的内容在于述评我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智慧说的创立者冯契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的贡献,资料详实、论证严谨、表达顺畅、层次架构安排合理,体例格式也较为规范,是了解并研究冯契哲学的较好读本。
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认识藏传佛教,了解藏传佛教朴素而伟大的智慧,《藏密图文百科1000问》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活泼地为读者呈现了藏传佛教的画卷。在这里,您将会轻松且直观地了解到那些珍贵的修持密法;在这里,您将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当中的每一个问题在这里都会有答案,智慧,财富,爱情都会唾手可得。《藏密图文百科1000问》将会告诉您,藏传佛教不只是圣者的路,更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成就圆满幸福生活的秘密通道!一直以来,西藏这片神奇的大地以其不可言喻的神秘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开始他们人生的朝圣之旅。而藏传佛教,更是雪域里最为珍贵的文化瑰宝,千年密法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无疑,藏传佛教的神秘成就了雪域的神奇。且不说藏地那些超凡入圣的圣者,就连一般的平民百姓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同。藏民的快乐,安详,热情好客,对生命的热爱和热忱,这些其实全都源于藏传佛教的教化。其实,藏传佛教不仅仅教导人们如何即身成佛,究竟解脱,而且,其中还有更多指导现代人们过好世间生活的教义。伟大的事物其实是最朴素的。藏传佛教就是这样,它关怀每一位众生,它对你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神奇。
《思想的力量》本书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全的哲学史读本,内容包罗万象,纵览了西方从古至今的所有哲学理论流派。全书写作风格生动,让哲学变得通俗易懂,作者着重展现了哲学思想如何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考察了哲学思想与人类历史、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别想生活有答案:改变生活的100个思维大冒险》本书作者为我们在生活与哲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我们尝试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考日常的问题,不论是爱情还是友谊,自然还是社会,职业选择还是追求幸福,你都能在本书中看到哲学家对此的思考。《世界哲学简史》本书结合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向我们展现了整个哲学史的全貌,开创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哲学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中国哲学简史》本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书,其后又有多种外国语种的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本书是作者2006年在西南政法大学给研究生举办的五次系列讲演的录音整理稿,尽可能地保留口头讲演的现场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非哲学专业的听众描述了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尤其着重于各个哲学家思想内在的及与其他哲学家相互的逻辑关联。
《释迦牟尼的故事(插图珍藏本)》是由西方著名的佛学普及读物作家花费大量心血造就而成,它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为了全面展现释迦牟尼的成佛历程与佛教的深邃智慧,《释迦牟尼的故事(插图珍藏本)》收集了500余幅世界各地佛教艺术珍品的图片,在释迦牟尼创建佛教的故事之外,还系统地介绍了认识佛学必需的入门知识、各地佛教艺术的特色等。
跨越了漫长历史隧道的藏传佛教圣迹文化,为我们揭示了宗教观念(方式)与社会文化完美结合的层面。藏传佛教圣迹文化不仅仅代表某些特定的地点、物品,以及如何受到信徒的崇拜,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佛教 文化在藏文化中的沉淀与定型。藏传佛教圣迹文化不仅是横跨藏民族生活与宗教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介于藏地史迹与传说之间的一座桥梁,还是沟通藏地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辨认这一文化现象,并明确这一文化系统的具体构成和展开方式,是本书的核心理论价值所在。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探讨藏传佛教守护神的著作。佛教自释迦牟尼佛以后,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漫长而从无间断的传承,离不开佛法护佑者的功劳。广义上的护佑者,包括本尊、护法和空行母及勇父等等。
用最简白、最纯净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明媚的生命图景,教人去一分浮躁,多一分宁静,虽然身在世俗却能不染一丝一毫的世俗尘嚣。教人了悟人生之时,还指引人寻觅到一条通达心灵深处的修行小径,让那些无法从世俗生活抽身的人,放下执著,沐浴清凉,舍得痴望,修达静心。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舍,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唐卡中的莲花生大师》讲述了莲花生大师为公元8世纪印度僧人,梵文名为Padmasambhava,大师原本为乌仗那国王子,后弃王位出家,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求法学习,成为当时神通第一的密宗法师。后应藏王赤松德赞之请,前往藏地传法,是藏传佛教实际的创立者,并且主持修建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