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对于中国开发型经济的发展导向、路径选择和“政治-经济”互动形态的对外合作政策安排都带来重要影响。
《规范的限度》旨在探讨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美学”缺场的原因。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认为社会规范的基础不再依赖于主体对内在意识活动的设定,而取决于社会层面上以交往为取向的符号互动,从而决定了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旨在从符号互动的主体间性视野重新阐明认知及道德领域的知识根据,审美领域由此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作为现代性分化不可或缺的维度之一,其规范问题仍亟待解决。“美学”问题涉及“范式转型”的合理性,尤其涉及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与观念论传统的亲缘性与当代论争。除此之外,本书还综合上述思想史视野,试图将哈贝马斯关于“美学”的思想重构为一门旨在处理艺术现象诸维度之规范的“艺术理论”,部分地回应了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中美学/艺术理论的日渐式微。
本书以案例形式,介绍了新时代的劳模及其事迹,并附上高校学生对劳模的访谈心得。全书分为“家国情怀之理想信念”“砥砺奋进之开拓创新”“执着追求之爱岗敬业”“匠心独运之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之淡泊名利”五个部分,共介绍了15位劳模。本书可读性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读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明确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协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本书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致力于回答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实践问题,从区域定位、政府激励机制、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框架,并对智慧城市建设、金融创新和环首都贫困带治理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本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内容和启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何在推动世界经济合作中实现共赢?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答案。
本书立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核心,精选一线党建工作案例,归结成“学习研讨”、“特色组织(企业篇)”、“特色组织(商会篇)”和“闪光人物”四个部分。集中展现了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党的工作小组带领会员单位如何积极完善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宣传党员先锋模范典型,带动和促进会员单位更好地开展各项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