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评...
[展开]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其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担任《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编辑,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庐隐(1898—1934),福建省闽侯人,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1921年开始小说创作,并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
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使她陷入了巨大的悲哀之中,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中,无不浸透着她的悲思和寂寥。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
婚后夫妻二人一度在东京居住,期间出版有《东京小品》一书。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后因难产死于上海大华医院,终年36岁。;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安徽霍邱人。1917年,蒋光慈进入芜湖省立五中学习,受早期革命者高语罕、刘希平等教师的启迪,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穆时英(1912—1940),笔名有伐扬、匿名子等,原籍浙江慈溪庄桥镇,我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石评梅(1902年—1928年),中国现代女作家。祖籍山西省阳泉市。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
她与高君宇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收起]
评论0
扫码下载网易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