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
1902年以官费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与鲁迅相识,结成挚友,曾编辑《浙江潮》,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读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编审等职。1946年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
[展开]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
1902年以官费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与鲁迅相识,结成挚友,曾编辑《浙江潮》,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读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编审等职。1946年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蒋廷黻,中国知名历史学家。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一个中等农家。1912年,赴美入密苏里州派克学堂接受中等教育,3年毕业,转学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主修历史,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他曾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征赴法国为华工服务。1919年夏,复返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当时该校历史系人才鼎盛,教授都是第一流学者,斩露头角的是海斯教授,蒋廷黻跟从其研究,1923年获博士学位。
同年,蒋廷黻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1929年,转人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奉派驻苏俄大使。1944年,出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代表及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1947年,任国民党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57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1961年冬,任国民党驻美大使。1965年退休,同年,殁于美国纽约市。
在政界,他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在学界,他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山之人和中国近代外交史的拓荒者。蒋廷黻先生的历史研究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近代史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一生著作颇丰,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经典常谈》是流传几十年的经典之作。;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收起]
评论0
扫码下载网易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