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肆虐的暴风雪连续下了四天四夜,生活在日曲卡雪山附近的帕雅丁狼群饿得走投无路,不得已虎口夺食。结果雄性的狼王被孟加拉虎咬死,一只雌狼临危受命,登上了狼王的宝座。此后,它带领狼群出生入死,经历了各种磨难,用自己的一生造就了一个动人心弦的女王传奇,书写了一部雄浑博大的母爱史诗。
《奥诺丽纳》是傅雷译文集第一卷中的一本,主要描写了写金钱社会里的众生百态,写各种人在这个时代和金钱相遇的故事。奥诺丽娜是个有意远离金钱社会的人,逃离,也是一种相遇的故事。巴尔扎克写奥诺丽娜的时候,比其他所有时候都更加的动情,可能是因为奥诺丽娜尤为难得吧。奈何高洁生污华, 插翅难逃的惋惜。
本书虽是以眷村为经,以台湾这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为纬,所编织成的一个故事,但强调的却是诸多眷村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其中也有许多篇幅提到了眷村子弟与帮派的交集过程。宋代词人贺铸有首《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中的部分,如“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是很能够描述这些年轻人的心路历程的;而其中“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又是何等悲愤,满含报国无门之伤感。所谓的“一诺千金重”,在这时其实就是描述市井英雄的侠义之风,也可以解释黄龙、张立德行为的原由;而“思悲翁,不请长缨”,不正是黄荣发、林伟等人的写照?在生存于眷村的两代人中,其所有的悲欢离合,不仅诠释着现代中国的部分历史,也传承了我们民族许多固有的文化。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是胡适给予现代年轻人的伟大启迪。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较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民国时期文人中国梦的思路,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轨迹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 “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后来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战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作为一位孤独的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具争议的人了。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在变法、学问、人格各侧面均有所抵牾;同时代的苏轼、司马光更在不同时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系统论述了王安石时代的政局以及他的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新法的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过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目。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以“四库本”为基础,从不同的版本校注出发,分析相关异文,对照有关注释,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分析,以“原文”“异文”“注释”“注记”等形式,对全书剔抉隐微、疏通大意,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
本书叙述了鸦片物种的传播、扩散到收缩的全过程,及其受到烟草影响,从药品到毒品的转换过程。鸦片作为一种"商品",长期参与人类贸易。本书是一部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而不断干预下的鸦片罂粟的历史。
本书由三十一篇成人式的寓言故事,构成一完整的长篇小说。当个别看每一篇时,其内容氛围是独立的,但每篇与每篇之间,却由一组相同的主角,串连起整本书的叙诉精神。作者王信以深具新世代风格的笔锋,写出人际的疏离、童稚与成人价值观的落差、爱情生灭的难以言喻、人性的不安、成长过程中的失与得……主题看似沉重,作者却将主角们拟卡通化,使故事情境有一种荒谬的趣味。
《压岁钱》是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小说故事选集。这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的虚拟故事,但是读来却觉得亲切非常,每个人物与故事都有血有肉,活脱脱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万象。
《要有光》写得是我多梦多歌的童年和少年,在这篇流水账般的回忆里,有很多有趣的人,也有更多好玩的事。《HI,Vagrant》是一位来自乡镇的青年被爱情和事业,理想和现实撕扯和自我挣扎的过程。《响马时代》这篇小说献给我的曾祖母,一位能将鸡蛋饼做得又薄,又嫩,又圆的慈祥老人,愿她甜处安身,苦处花钱。《响马时代》有她个人生命的蛛丝马迹,也有我家乡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中空地点的爱情》是一篇悬疑小说。三年前的一天午后,我坐在晃动的公交车上,阳光也晃晃哟哟地从车窗照进来,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题目《中空地带的爱情》,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灵感吧,这是我写得最顺畅的一篇小说。《山》是一个单亲的孩子慢慢理解父爱的过程。父爱是一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长篇小说,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才会懂得。《Hot!》是一个想自我逃离的青年,他对自己的远方是清晰自知的,甚至可以妥协自己的爱情,也正是这种纯粹极端的事业观和克制压抑的爱情观的,让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妥协了事业,唯心了爱情。小说的发生地点是我的家乡,因为有主场优势,我写小说前四分之三的部分,感到键盘轻得像太空泥。《江湖》是第七篇小说,讲述师徒两代杀手初入江湖的故事。面对江湖的捉弄,师傅愤世嫉俗,徒弟随波逐流,等待他们分别是残忍和荒诞的结局……
创业之路,九死一生。勇往直前者,或顺势而为,或迫不得已……作者则不然。面对项目高潮来临前的戛然而止,他带着内伤反复纠缠真相,最后,留给我们的,竟然是一个少年歌唱的画面。无论失败真相如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不肯妥协的人,如你我身旁的一些中年人,常一脸丧样,但偶尔显露的少年心,又让人猝不及防。
《呼兰河传》是萧红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3月5日,适逢农历庚申年元宵,肖猴。2020年3月5日,是汪先生百年冥诞。《百年曾祺:1920—2020》是为纪念曾祺先生诞辰百年而编选的文集。全书正文62篇,存目16篇,总计近三十万字。按时间,跨度超过70年;按地域,作者遍布东南西北中,远及海外;按辈分,有好几代人;按身份,千差万别百无禁忌;按内容,近乎包罗齐整应有尽有。宗璞、邵燕祥、巫宁坤、黄子平、铁凝、王安忆、叶兆言、张新颖、孙郁、张抗抗、林贤治、史航、郜元宝、杨早、何立伟等,名家云集,精彩纷呈,饶有意趣。全方位展示了几代人从不同时段、层面、角度对汪老其人其书的解读、分析和议论,精彩纷呈,饶有意趣。所选文章,文质并重,言之有物。内容广泛,举凡生平、故乡、家庭、师友、性情、爱好、阅读、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饮食、烟酒、书画、旅行、早中晚期、书缘人缘……,都有涉及。尽量充分覆盖,又突出重点。确保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丰富、驳杂、饱满和平衡。同时,也为汪曾祺研究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文本。
一段湮没于岁月深处的童年往事,一个少女无心犯下的过错,酿成了别人的悲剧和自己的苦果。尘封多年的悔愧,使她走上了漫漫救赎之路,并以海外归人的身份,见证了中国故事。期间遭遇了不少纠葛,引发出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在对人性的窥探和历史的醒悟中,体味生命幽微处辽远广阔的情义与感动。作者在小说中还阐述了关于时代的反思,关于农民生活百态与意识形态,关于人性的善良和狡猾、宽容与宽恕等,呈现历史和人性的多义,发掘思想深处的壮美。本书是一部充满社会思考和哲学意味的现实主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