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鹏著的《摇摆的青春:“5·12”爱情故事》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展示了以马忠政、黑皮、张力、杜鹃等为代表的、四位刚刚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在经历大地震前后,生活、工作、事业、婚姻的变化。有房奴的无奈、有官场的钩心斗角、有商战的死亡挣扎,更有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对婚姻的经营不善、对人性的大爱与大美的展现。本来生活就像是一首单调的曲子,但是地震的发生让他们学会重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越南共和国吴庭艳政府,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一支美国特种部队进驻越南共和国,开启了美国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自此拉开美越战争的序幕。越南战争耗时十余年,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更是美国唯一一次失败的战争。十余年间,美国士兵远赴重洋,来到遥远陌生的东南亚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们不得不与鬼魅作战,向幻影开火。他们看不到敌人,也不能把盟友与敌人、平民区分开来。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南越士兵看起来与北越军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到村庄里搜查时,看到一张张沉默、冷漠、略含仇恨的面孔,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平民,哪些是隐藏在内的越共分子。谁是敌人?敌人在哪儿?渐渐的,士兵们意识到,他们的地热恩就是脚下的土地,是秀美怡人的高山,是郁郁葱葱的雨林。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那一个个沉默、矮小的人们并不真的甘于沉寂,他们让深沉的土地喊出复仇的决心,成为美国士兵永远也不能忘却的梦魇。《最残酷的夏天》是一部顶得住风险、扛得住压力、说得出真相的著作!菲利普卡普托历时9年,用严厉地措辞、坦诚的言语、发自肺腑的呐喊,让人们理解了战争的诱惑和残酷、看到了士兵的恐惧和怀疑。他用最真实的文字,记述了直面死亡与深渊的经历,是对美国一直掩盖的污点——越南战争——最摄人心魄、最直击灵魂的记录。令人不寒而栗的雨林,令人惊恐的未知,令人绝望的等待。每一个读者都不禁自我拷问:换做是我,我存活下来的概率有多大?我将何去何从?这种思考令人莫名地惊恐。《最残酷的夏天》恰是一本令人不寒而栗的著作,即便是最坚强的人,也会为此潸然泪下。
在《斯普特尼克恋人》中体会西语的魔力,在《挪威的森林》中感受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回望战争的伤痛,在《且听风吟》中倾听巴塞罗那海边的风声。西班牙极富魅力的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也吸引了村上春树。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十分喜爱西班牙文化,并将这份喜爱融入到了自己的诸多作品中。毋庸置疑,这将是一场生动有趣的村上文学之旅,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西班牙之行!
85后北漂寻亲记。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5年的女人,写就的一部关于自己,关于家庭成员,与这个城市爱恨纠葛的故事。我曾以为自己的出生就是个历史错误,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到北京。18岁那年进京的火车上,妈妈拿出一份简陋的“家史”,从此翻开了两代人失落的过往,和我茫然的未来。从代母寻亲,到家族重聚,找回历史的同时,也发现历史不过是一汪水中月,人且尚在,回忆尚在,北京却是那个回不去的北京。无论是我、妈妈、还是外公外婆,我们说着普通话,却早已成为异乡人。如果无法回到北京,那我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独自留在北京,去找寻生活的答案。一找就是十五年,我毕业、就业、结婚、生子,以及经历生死离别。外公外婆的死,以一种震撼的方式终结了与北京的羁绊。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家族和历史,是动力是起点,也是枷锁。现在,是时候去书写全新的历史了。
一位互联网高管因一次伤人事件,被关进看守所。在那个特殊的地方,与那些特殊的人群,经历着失去自由、被黑暗包裹的、非常的人生。这段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出来,是为了与过去告别。更是对曾经的情感、婚姻、家庭做一次反思。这里面都是犯了各种错的“恶人谷”。然而在严苛与艰苦的条件下,绝大部分人会安分守己,甚至会保有乐观、坚强、甚至温情。这又是与外面自由的世界中的冷漠、互害、灯红酒绿、个性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是不是恣意迷失了自我本善?忘记了初见的初心?当作者遭遇情感风波又身陷囹圄的时候,既无助又恐惧。而如今身处大时代转轨的时候,其实每一位也都有着不安、迷茫,或者焦虑,甚至是对未来的担心。作者希望这段经历可以带给您的,是面对未知的勇气,打起精神、心怀善念,困难终将被克服。
从2012年12月开始,李颀拯考取了海员证,先后5次随远洋渔民出海作业拍摄,最远到达东太平洋,行程一万多海里。之后,又用五年时间走完中国的海岸线,做渔业资源调查。于2018年完成工作,并出版图书《怒海谋生》,书中使用图片200多张,6万多文字。中国的土地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然而曾经的著名渔场,如今已不得不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无节制的海鲜消费的强大拉动力,破坏了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其次,海洋污染日益恶化。各沿海城市工业排污入海,GDP挂帅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衰竭。此外,港口、通讯等沿海工业的推进,也大量侵占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对于祖祖辈辈把大海当做粮仓的渔民来说,面前就只有一条路:去更远的海。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渔业捕捞量一直蝉联世界首位。根据联合国粮农署最近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的数据,中国海洋捕捞量是是第二名印度尼西亚的2.5倍多,约占全球捕捞总量的17.4%。远洋渔业虽然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但利益驱使,他们的脚步依然遍步全球。
《逆行天使》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讴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各基层一线工作者们,为了挽救生命、维持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而英勇拼搏的动人故事。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受到新冠病毒的袭击,无数生命受到威胁。危急关头,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血肉之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挽救生命、守护家园而奋力拼搏:医生许依依,面临留院还是回家的抉择;急诊科护士张梓文冲锋一线不顾个人安危;警察武超群坚守岗位奔走一线……正是这些逆行的天使,用发光的生命筑起一道白色的长城,像午夜的焰火,照亮了城市黑暗沉寂的夜空。逆行天使,终将照亮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江山,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生生不息的善、爱与希望。「年轻的一代“中国力量”,已然从一直被父辈呵护着的幕后,坚定地走向了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前台。」作者始终密切关注着疫情防控一线那些真实感人的事迹,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述诸笔端。有声书同步上线,国际出版同步进行中,让海外读者能够了解疫情期间,那些平凡英雄们的伟大,感知这一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抗疫记忆。
全书以苏格兰玛丽女王受刑开篇,精彩记述了英格兰、西班牙、法国、尼德兰、教皇国等多方势力相继做出的回应,清楚交代了各国盘根错节的外交关系以及复杂微妙的政治局势。最终聚焦在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内展开的一系列海战,刻画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法国国王亨利三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海盗德雷克、无敌舰队总司令西多尼亚公爵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作者将丰富的一手史料和大量二手著作冶于一炉,不着痕迹地加以巧妙运用,使历史细节、学术成果和叙事主线紧紧贴合,做到了雅俗共赏,堪称基于严谨研究的历史叙事作品中的典范。
《一个医生的故事》在本书中,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1944年,纳粹帝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一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1812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世纪40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19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1848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