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名家散文·青春读本”丛书之一,约12万字,精选了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经典作品。不论游记写景,还是状物抒情,或是叙事说理,都纯真透彻,可见其诚挚的襟怀和严谨的作风,适合青少年阅读。
本书为中国当代作家赵丽宏的散文选集,属于“名家散文典藏”系列之一。赵丽宏的散文曾多次被收入中小学课本,他以一个诗人充沛的情感和激情进行诗歌和散文创作。赵丽宏散文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尤其善于发现生活中温馨和感人的侧面,把心中的爱融入对生活的感悟中,他的散文充满着美的精神,对于青少年尤其具有感染力量,对成人读者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东方之行》收录了赫尔曼·黑塞对以印度为主要代表的东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文字。他对印度的文学、绘画、宗教以及经典典籍都有着独到的见解。黑塞所度教之间的关系论的问题涉及到:佛教、婆罗门教与印,印度的童话,佛教教义的解读,对于《奥义书》等典籍的阐释等。此外还有关于印度的五个小故事。其中包括了极具民间传说色彩的传奇“一位印度王的传奇”,具有佛教意味的“印度式生命轨迹”,讲述西方人在异域世界经历的“罗伯特·阿吉翁”,打破传统权威的寓言“森林人”以及一个以印度殖民为背景的讽刺故事“新娘”。这五个故事有的诙谐,有的沉重,但无一例外都表达了黑塞创作的主题:个体的一生都在积极寻求本真自我的过程中力图实现自我的和谐、实现人性神性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见时,愿好生看待》选录周作人创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周氏享誉文坛的闲适小品,风格上凌厉浮躁的杂文,闲话民俗风物、文坛故友的散文,以及饱受争议而敝帚自珍的“文抄公体”散文。全书涵盖周氏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以散文为主体,同时选入书信、跋序及诗歌。
县城被吐槽为“18线”城市,连接大城市与乡村。在这里既有田园的安逸也有城居的喧嚣;既有繁华热闹也有贫困潦倒;既有恬静幽美也有困苦挣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并存;亲情友情与冲突矛盾同在……有人说:了解一个时代,看一个县城就足够了。我诚以为然。县城里话题很多,人人都在拥挤中前行,讲述着各自的故事,演绎着各自的人生。谁在编曲谁在听……人生百态,冷暖自知。写下这些老人故事、婚恋故事、“车祸”故事和债务故事,不是批判也不是颂扬,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以我个人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发生在“18线”里的那些人、事、情。
《时光不再,惊羡你温柔如初》收录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共分三部分,写生活中平凡的景色与人事的“流光正徘徊”,写各地风景、民俗的游记散文“行走与游思”,写国外各种盛景与人文景观的“异域的弦歌”。格调清新秀丽,文笔朴素自然,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感细腻动人。
《与心灵对话》是梁晓声自省发问,以个人思考反映时代症结的散文作品,书中既展现了似水般无常的人性,也赞誉了人间无处不在的温情。作者以笔为刀,解剖心灵、情感与人性,直面自我,思考存在的意义。脱下现实里的盔甲,褪去平日里的保护色,呈现出内心深处的原始自我。在一次次不断的质问与反思中,绽放出自我之花,展现心灵光辉。
本书由28篇的短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现代男女的方方面面:爱情、友情、工作、生活环境、遇到挫折等。立意新颖,文笔暖心,抚慰人内心。例如《假如李易峰向你求婚》描写恋爱过程中“般配”的意义。《与孤独的自己相处》描写一个人独自相处时应该怎么度过,如何豁达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书是萧红的代表作,作者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而作品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此外,本书还编选了萧红的长篇讽刺小说《马伯乐》,以及她的散文、诗歌代表作,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了她对人生、对人民的关注。她把揭露“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追求,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蔡骏出道15年首部结集的随笔文集,看似作者随心随性的日常絮叨,却勾画出一片隐藏在悬疑背后的温暖内心世界。它们都是蔡骏的真情流露,是他褪下悬疑外衣的朴实生活写照,它们是中国悬疑第一人展露出的普通平凡一面,它们能让喜欢蔡骏的你,更加明白蔡骏的悬疑。
《通往印度次大陆》收录的文字都是黑塞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旅行时的见闻与感悟。这一系列随笔加上后面的旅行日记基本按照时间的线性顺序排列,期间有诗夹杂,基本勾勒出了一个黑塞眼中的东方世界。他既描写了所到之处的自然风光,也了十分细致地刻画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书中充满了对于东方世界的好奇与惊叹。黑塞敬畏于原始雨林的苍莽,也对苦力在林中劳动的画面而感到震撼;他既称赞了东南亚的华人、印度尼西亚人、马来人没有染上西方的现代病,也对被西方人殖民之后,他们对欧洲殖民者拙劣而盲目的模仿心生鄙夷。热气腾腾的东南亚大陆,鱼龙混杂的殖民地生活,黑塞从东方汲取的对于自然、朴素之物的追求以及德国文学中深刻的哲思掺杂到了一起,使得这些随笔呈现出一种开放却并不和谐的样貌,而这也与黑塞小说中,现代社会的人时刻处于一种分裂状态的主题相符合。
本书收录了石评梅的大部分散文及小说作品,介绍了石评梅自身的情感苦旅和内心的彷徨与迷惘,揭示了“五四”时代知识女性在情感与理智冲突中的挣扎,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光明的渴望,以及对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呐喊,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游戏人间一孤鸿》收录的是庐隐创作的经典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有的反映青年人不甘醉生梦死的苦闷,有的反映知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徘徊、感伤,有的反映黑暗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惑。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寻到庐隐“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她是怎样“玩火”的,同时也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碾压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阅读全书,我们的心灵会不自知地升到一种脱俗的诗境里去,并最终会和她一样努力向上,努力朝伟大的方向走去。
陈丹燕历时20年写就的世界各地博物馆独家故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记性不好,但是,人类真是一种不肯忘记的动物,他千百年来日以继夜地活着,一代又一代,他最重要的精神生活都被小心地留了下来,存在最好的房间里。不光存着,还要给后来的人看到,还用最沉静的灯光照亮着那些东西。这就是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纪念馆。人类在世世代代心中埋着一种不变的羞耻感,就是对忘记与无知的羞耻,因此去一个地方旅行的人,通常不敢不去拜访当地的博物馆,不敢不在往事住的房间里屏息慢行,一一打量往事们的模样,让它们也住在自己心中。但是,人类到底是如何记着自己的光荣与耻辱的呢?往事自己心中,到底又藏着怎样的难言之隐呢?
《安吾人生谈》是坂口安吾经典犯罪故事杂谈集。本书分为两部分《安吾人生谈》和《我的人生观》。《安吾人生谈》中,作者化身“巷谈师”,以收集的犯罪者手记,生动还原犯罪故事并附上精彩的评论和杂谈。通过对一起起当时日本社会热点案件的还原和分析,一针见血且风趣幽默地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症结和思想问题,批判了人性的黑暗。《我的人生观》中则收入了其八篇时事杂文,结合身边发生的社会事件,演绎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和人生百态。《安吾人生谈》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曾在日本以单行本出版,之后绝版30多年,2019年2月日本出版社重新以单行本出版。此书系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对于国内坂口安吾的读者更多了解作者思想和当时日本社会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梁晓声送给在生活中迷茫之人的礼物,也是梁晓声的人生总结与人生独白。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关于爱、关于人生、关于家庭、关于婚姻、关于父母、关于父子、关于困境、关于孤独……与我们生活切实相关的话题与热点。既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深思。温情与清醒兼具,严肃与幽默同在,热望与情怀交织。字里行间中透射出作者对人文精神的坚持,对人情世事有温度、有深度的思考,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温暖与尊严。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内耗;人生的乐,一半源于简单,一半源于平常。当你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就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活法。
梁遇春是现代白话散文史上早期的尝试者、实践者和开拓者之一,其文学作品的总体基调可以概括为“笑中带泪,泪中求笑”。南宋词人辛弃疾曾说:青年人写作是“为赋新辞强说愁”,故作迷茫和感伤是他们的“通病”。而梁遇春散文中所体现的悲剧感却是与生俱来的,那种看待生命的独特视角和对宇宙万物的质疑、感慨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情绪宣泄。他的散文真正做到了率性而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本书收录的《人死观》、《泪与笑》、《破晓》、《黑暗》、《春雨》等梁遇春代表作中感知。
本书稿是苏剑秋先生第三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报刊或新撰未面世的散文共百篇,是作者关于艺术和人生的思考的结晶。全书分艺坛掇英、异域拾趣、心情散谈三部分。第一部分用感性的文字,记述了作者与不同艺术领域大师和从业者交往的事迹,对他们出类拔萃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造诣进行了赞美,特别是从中可以一窥海派画坛的整体风貌;通过描述他们高洁淡然、宠辱不惊的共同品格,阐发了为人与从艺的道理。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这些年在欧洲各地漫游的经历,作者每到一地,除了欣赏充满异域风情的美丽风景,还参观许多当地博物馆、艺术馆,近距离接触欧洲艺术大家及其作品,每每生发出由衷的敬仰和感喟。第三部分记载了作者自幼年迄今的一些学习经历,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特别的人、事,从中抒发了对于自我、人生和社会的很多感悟。
本书收录了23个有关食物,有关爱的故事,以做菜为出发点,探寻食物背后隐藏的人间真情。23道暖心家常菜,23个动人故事。用锅铲记录厨房里的苦辣酸甜,用文字感受人世间的真情爱意。23个关于食物的故事里,有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在感情里的跌跌撞撞,拌了一辈子的嘴却仍不离不弃的夫妻,为了心爱的人苦练厨艺的小情侣,异国学子想念家乡食物的辛酸往事,担心女儿减肥过度影响身体健康而想方设法做菜的母亲,放弃高薪回家陪父母开牛肉面店的女孩,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改掉自己挑食毛病的小“北漂”……故事里有最真挚的平凡感动,最暖心的食语慰藉。我们贪恋镌刻在味蕾上的那一瞬间感动,只因那份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款款深情。家常菜是什么味道?是呼朋唤友时的觥筹交错,是合家欢聚时的围桌而坐,是洗尽铅华后的平淡随心。在酸甜苦辣的记忆片段里,总有一道菜会让你想起某个人,勾起某段回忆。23道家常菜背后是关于聚散离合的人间情。故事里的人,或许就是平凡生活中有着不太那么平凡故事的你。《我们贪食亦贪爱》,写给每一个爱美食,爱生活的平凡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