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注:(骨泉),读“sónɡ”,异体字,同“㞞”。
20世纪后半叶是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美国更是漩涡的中心,热点事件、政经黑幕频出。《华盛顿邮报》逆势崛起,改写历史进程,犹如彗星划过夜空。1971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露,该文件详尽客观地记录了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对越政策的种种秘密,从根本上动摇了越战的合法性。在政府的压力下,全美各大媒体噤若寒蝉,唯有《华盛顿邮报》将真相彻底公开,为此不惜与国防部授意下的司法部对簿公堂,直至在美国最高法院大获全胜。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越战的结局。1972年,“水门事件”爆发,《华盛顿邮报》不顾白宫和总统本人的阻挠和威胁,持续在头版头条发布事件调查报告,直至将这个震惊世界的政治阴谋彻底揭穿,并直接导致了美国当任总统尼克松的下台。带领《华盛顿邮报》写下新闻史上登峰造极一笔的人,正是本书的作者凯瑟琳·格雷厄姆。她系出名门却中年丧偶,在男性主宰职场的环境下,逐步成长为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历史的“女皇”。这本回忆录,从媒体人的角度几乎重现了美国近代史;从私人的角度,又给历史补充鲜活的细节和动人的情感。从这方面说,本书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马克·吐温,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他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为欧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吐温的作品融幽默讽刺于一体,既富有独特的人性思考,又不乏深刻的社会剖析。调侃中带有辛辣的讽刺与悲天悯人的情感。其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马克·吐温自传》是欧美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作,也是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曲折坎坷的求生之路、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不堪的晚年生活四个部分,金景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与智慧,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独特风情和人文气息。
《大师巨匠》分为上下两册,用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昆仑、狂狷名士、人间性灵、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学高峰和美的世界十个关键词,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刻画了百年来近百位大师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崇高,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民国文化巨星画卷。本书以精简清朗的小传,写就民国大师们的学养与风骨,可助当代青年以史为镜、躬身自照,持独立思考之精神,砥砺前行。当我们静下心来,逆着中国百年凝目回望,历史烟尘处,依稀有一群孑然挺立的身影,闪烁光芒。他们走过的道路,为百年后的我们,提供了一种生命的思量与前行的坐标。
《海伦·凯勒自传》是《名人传记》系列之一是由美国海伦·凯勒所著。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海伦·凯勒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海伦·凯勒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海伦·凯勒所爱的人看到海伦·凯勒的进步,海伦·凯勒就有了勇气。海伦·凯勒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海伦·凯勒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忘却自海伦·凯勒中有着快乐。因而,海伦·凯勒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海伦·凯勒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海伦·凯勒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海伦·凯勒的幸福。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海伦·凯勒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海伦·凯勒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海伦·凯勒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问海伦·凯勒的心中。《海伦·凯勒自传》是一本畅销的人物自传。
《三国志》中的豪杰,为什么会被人们作为商业之神来崇拜呢?从史实到故事,再到信仰的对象,本书试图分析关羽形象的这一变迁过程,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个新尝试。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建有关帝庙,关羽作为商业之神受到华人的笃信和供奉。《三国志》中的武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信仰对象呢?对“义”和“信”的尊崇是中国思想的重要特征,本书以此为线索,考察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关羽,及其在民众心目中成为“义”和“信”的象征的过程。
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剑,她优雅地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地飞蛾扑火。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在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还有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她,就是张爱玲。《张爱玲传奇》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拿破仑是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共和国执政(799—1804),法兰西帝国皇帝(1804—1814、1815),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俞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政治家、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口才最好的反对纳粹德国的演说家,温斯顿·S·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这本自传中,丘吉尔回忆了他的童年、他的学校、他在南非的“布尔战争”中担任战地记者以及他的初涉政坛——成为议员。《丘吉尔传》不仅仅让读者对这个伟大人物有了一个了解,而且正如丘吉尔自己所写的一样,是“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缩影。”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尼采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他是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学者,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尼采的哲学思想为基础。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写。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忠烈之门。侯氏起始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以读书科举起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第一等人”,是侯氏家族中的首位进士侯尧封的人生追求和宏大理想,后来成为侯氏的家训。《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以侯氏家族的侯峒曾为中心人物,广泛搜罗前人未用、少用的史料,试图还原一段尘封的真实历史,用鲜活、珍贵的细节消解由来已久的模式化人物形象。时代的更迭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碰撞出无数令人唏嘘的细节,让今人感同身受。通过这个故事,读者也可以具象地窥见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生活。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些英雄的风采,从中汲取成功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
本书讲述了15位女子的传奇故事。她们是才女、作家、名媛、实业家……她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身世背景、人生历程。在她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经历着成长的喜悦与落寞、初见爱情的懵懂与悸动、面对伤痛的犹豫与决绝,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但无论她们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自身的淡定优雅,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生。愿她们的经历,带给你我启发,成为照亮你我前路的灯塔。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美国联邦党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人民称为“国父”,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独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河。他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卓越地位,不仅体现在他率领北美民众赢得独立战争,更体现在他对美国体制的建立,以及他所展现出的伟大政治家的宝贵品格。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本书以正史记载为基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中国古代六位著名将领波澜起伏的人生:田穰苴、吴起、乐毅、王翦、樊哙、韩信。全书共分六卷,每卷讲述一位名将的故事,在叙述中,将历史人物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尊重史实,只在历史的空白处加以虚构,立体、生动地描绘人物的成长、交游经历,使读者充分领略一代名将的风采。
《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她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阿·德·涅克拉索夫编著的《达尔文传》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达尔文传》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