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武工队》讲述了1942年,由冈村宁次指挥的八万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我方军民损失惨重,不得已将抗日工作转入地下。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冀中军区九分区抽调人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敌后开辟工作,打击敌人。在一次次的正面遭遇和交火中,武工队击毁了敌人的炮楼、据点,破坏了敌人砍树、缴麦的计划……群众对武工队的信任和对党的支持热情日渐高涨,抗日思想深入民心;在叛徒的背叛、日伪军千方百计的围剿下,武工队与根据地民众通力合作,消灭了日伪顽劣,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随着日军正式宣布投降,判决汉奸、日军头目的公审大会也昭告了最后的胜利……
《出口成章》是老舍先生在1963年编选的集子,它的副标题是“论文学语言及其他”。书中收录了他在1955年至1963年5月之间写成的22篇文章,其中包括书信和讲稿等各种形式。这是老舍先生自编的唯一一本标明论著的集子,足见他对此书的重视。
本书是继孔厥、袁静合著《新儿女英雄传》后,由孔厥独立撰写的小说续集。牛大水与杨小梅这对革命爱侣,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解放区的进犯,勇敢地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化名为牛刚和杨英,兵分两路前往十分区。牛刚勇敢地打入国民党反动派的内部,在地下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向外输送情报,并伺机策反国民党军官;杨英则联合黑老蔡带领的地方武装力量,重新夺回被侵占的“解放区”,在解放区开展如火如荼的反奸清算与土地革命运动,并对党内部出现的错误倾向进行及时的拨正。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之下,胜利的号角即将在晋中区上空吹响。
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隐形术,在尔虞我诈的科学界,他不愿公布这一发明,把自己变成了隐形人。天才的发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欢乐,反使他屡遭灾难。在自己显形失败后心灰意冷,于是,他的灵魂走火入魔,妄图利用隐形对世界进行恐怖活动,最终阴谋败露,在人们的围捕下魂归西天,隐形的身体也重新显现。这是科幻小说家乔治·威尔斯的代表作品。幻想艺术独特奇异,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蕴含深刻的社会内涵。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后来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战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你是人间四月天》以梁从诫编纂的《林徽因集》《新月诗选》等为编辑底本,精心挑选、收录突显其性格气质的散文7篇,包括《悼志摩》《窗子以外》等;小说6篇,包括《九十九度中》《窘》等;译文1篇《夜莺与玫瑰》;书信32封,包括《致胡适》《致梁思成》等,更完整收录了共64首诗歌作品,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深笑》《忆》等,力图将真实的林徽因展现给读者。
郁达夫编著的《为爱繁华误入秋》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其散文实在太丰富,有多少佳篇值得反复地去咀嚼。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可以通过《为爱繁华误入秋》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他不少畸形和病态的情思,也正是被这社会阴狠和暴虐地迫害所致,至于从艺术技巧方面来说,则可以极大地有益于读者审美情操的陶冶和升华。
《寂寞的游戏》: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送行》:1995年,袁哲生出版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隐约展现日后的小说风格,本书“辑一”即来自于此作。在“辑二”文学评论里,我们则见证小说家与其他创作者的隐秘关联。到了“辑三”“辑四”,袁哲生书写出《温泉浴池》《偏远的哭声》等成熟之作。从最初到最终,从袁哲生的小说到他的私人手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猴子·罗汉池:袁哲生中篇小说合辑》:雨水不断降下,被隔绝在朦胧雨景中的爱情,让安静的眷村少年无数次来到心仪女孩梁羽玲的家门前。月亮重复升起,被笼罩在残存黄昏里的爱情,令雕刻匠建兴仔一直无法成功打造出庄严的佛像。他刻出的雕像轮廓始终近似倾心的对象小月娘,过于艳丽。他们都是深情的人,但一往而深之后的爱情,究竟能多美好?若注定无法寻得,又能如何靠近?《秀才的手表》:由三篇各自独立却彼此相关的小说组成,场景位于“烧水沟”这个旧时代的乡村聚落,故事围绕秀才、武雄、火炎仔、空茂央仔、吴西郎等生活在“烧水沟”的乡土人物而发展。一心坚持将信件投递到远方的秀才,率领许多乞丐的空茂央仔,能够改变时间的吴西郎……大量的方言与乡土元素遍布全书,让我们看到袁哲生如何开创出新颖不同的乡土小说;处处对时间的深入描写,也让我们发现袁哲生如何在时间客观绝对的本质中展现出众多主观复杂的样貌。
从抗战后期开始,张恨水的创作重点就由言情转到了社会批判,长达50余万字的《纸醉金迷》是最杰出的代表,田佩芝,艳冠群芳却又虚荣至极的一个女人,她太美,但是太爱虚荣,太贪财。为了金钱和锦衣玉食,可以一次又一次去豪赌,一次又一次去偷钱,而且因为她的贪心,把丈夫送进了监狱而差点处以极刑;为了摆脱没有钱的生活,丈夫可以不要,孩子可以不认,最后钓上了一个有钱有声望的钱先生,眼看着就要成为万人瞩目的钱太太,抗战突然胜利,她却成了大汉奸的未婚妻和情妇……作为讽刺暴露现实之作,作品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抗战胜利前夕的国统区的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揭示了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性与金钱面前的迷失与挣扎。
全书以《史记》、《红楼梦》以及《聊斋志异》等十部中国古典名著为经线,以一百个问题为纬线,纵横交错、经纬相织,共同构成《一口气读懂十大名著悬疑》的主体框架。每一节又以问题为中心,将镜头切入到历史现场,拨开时间划痕留下的迷雾。《一口气读懂十大名著悬疑》基于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旨在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探寻当代文化现象背后隐藏的历史命脉。
英国绅士菲利亚·福格与朋友打赌两万英镑,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随后他和仆人“万事达”克服了路途中的艰难险阻,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最后返回伦敦。一路上福格先生机智、勇敢,表现出了十足的绅士派头。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茅于轼、陈舜臣、贾平凹、季羡林、梁小民、林清玄、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奥诺丽纳》是傅雷译文集第一卷中的一本,主要描写了写金钱社会里的众生百态,写各种人在这个时代和金钱相遇的故事。奥诺丽娜是个有意远离金钱社会的人,逃离,也是一种相遇的故事。巴尔扎克写奥诺丽娜的时候,比其他所有时候都更加的动情,可能是因为奥诺丽娜尤为难得吧。奈何高洁生污华, 插翅难逃的惋惜。
《冒牌人生》收录了十篇短篇小说。十个故事分别以城市中的怪人为主角,他们默默无闻地生存在城市主流生活的边缘地带:或是等待手术的性别认同障碍者,或是武艺高强而深藏不露的夜市摊主,或是卧底追凶的底层保安,或是甘于流浪生活的地铁游侠……无论是表面上的冒牌人生,还是暗地里的怪客人生,它们都是组成城市复杂面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故事内容充满戏剧性,写作手法上也有所创新。
雨水不断降下,被隔绝在朦胧雨景中的爱情,让安静的眷村少年无数次来到心仪女孩梁羽玲的家门前。月亮重复升起,被笼罩在残存黄昏里的爱情,令雕刻匠建兴仔一直无法成功打造出庄严的佛像。他刻出的雕像轮廓始终近似倾心的对象小月娘,过于艳丽。他们都是深情的人,但一往而深之后的爱情,究竟能多美好?若注定无法寻得,又能如何靠近?
本书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二本。延续前作《春灯公子》中娴熟之极却不失当代感的书场叙事技艺,小说家将关注的视角从广袤幽邃的江湖林野、众声喧哗的市井书肆进一步聚焦到庙堂之上、塾宫之中,讲的笑的皆是古代官场与科场的怪状、丑态与糗态,是各怀心思机关的诸品人物,也呈现了近代中国知识、权势阶层流动升降的复杂光谱──同时抛出一个问题:小说家与史家,究竟何者是对方的倒错?
本书讲述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四川一隅发生的故事。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体画像,与此同时,通过罗歪嘴、顾天成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实即反映殖民势力击败封建势力。小说以此为主线,对当时地方的民俗风情、市民阶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充分展现了一潭死水似的现实黑暗面;欧美物质文明侵入后,当地两股势力的相互激荡和消长,在“死水”上激起“微澜”,点染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清政府对外屈辱投降的历史气氛。
《大江东去》讲述在抗战期间,一位青年军官为了坚守职责,送妻离开南京,结果他的妻子背信离他而去,导致家庭破裂,而他却在困守南京城,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本书可能是最早反映南京屠城的文艺作品。
本套册包括:《遇见你之前,我以为我受得了寂寞》、《所有遗憾,都是对未来的成全》、《最短的情书,是你的名字》、《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你是我温暖的依靠》、《借月的柔情想你》、《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打着伞》、《从未贪恋:爱情原本就是这样清洁》、《婚姻不是爱情的穷途末路》。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期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出场人物近50人,人物性格鲜明。通过老板王利发对“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