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大典(超值金版)》源于上古,传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离合演化,人世翻覆,甚是繁杂。为了帮助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寻找自己姓氏的源流。《中华姓氏大典(超值金版)》由赵凡禹、孙豆豆编著,从大量古今典籍文献,家谱资料中钩沉辑佚,生动地介绍了500多个姓氏的产生、演变,以及涌现出的名人,理清姓氏的来龙去脉,并尽量保存了有关姓氏的历史和趣闻轶事及多幅精美图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是中华儿女了解自己的姓氏,寻根问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呼兰河传》是“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 萧红的作品处处透着悲凉的气息。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
《迷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中短篇小说七部。这几篇小说多是以“记忆”为载体,在循环往复的回忆中,时间与空间的秩序感失效,故事常常呈现出充满着内在矛盾却又耐人寻味的结局。其中《迷舟》是格非的成名之作,小说以萧旅长失踪数天为悬念展开,接着以“第一天”“第二天”,直至“第七天”这种严格的时间序列一步步暗示出萧如何最终踏进人生的灾难的。格非用平实冷静的叙述剔发命运变幻莫测的微妙精义,使写实的笔触也平添了神秘的恐怖气势。“迷舟”这个标题便是人生不可知的主题象征。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文学常识,枚举名家,略览名作,出入各派,浓缩中国文学精华;第二部分介绍外国文学常识、展现其他国家人文传统,既包罗早期西方文学中崇尚人类智慧、提倡人本主义的高贵精神,又对人性复兴而回归的过程娓娓道来。本书是一部从文学角度系统汇集中外文学常识的基础知识读物,不但阐述了各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历史演变,还介绍了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与文学经典,为读者梳理了清晰明朗的文学史脉络,既方便读者积累文学知识,又可以作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
本套册包括:《遇见你之前,我以为我受得了寂寞》、《所有遗憾,都是对未来的成全》、《最短的情书,是你的名字》、《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你是我温暖的依靠》、《借月的柔情想你》、《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打着伞》、《从未贪恋:爱情原本就是这样清洁》、《婚姻不是爱情的穷途末路》。
在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共产党员、矿工张进德和出身地主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李杰相继回到故乡,他们把新思想带给农民,在农村撒下反抗的火种,在沉睡的田野上掀起了一股革命风暴。作品以大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尖锐剧烈的阶级斗争为背景,首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热情地表现农民的觉醒、再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过程,并预示着革命风暴之后的胜利前景。作家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以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中国革命事实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必须走井冈山道路!
《一叶秋》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三本。演罢《春灯公子》市井豪侠江湖快意,拾掇《战夏阳》知识分子官场怪态,作家张大春再度展现娴熟之极的书场叙事技艺,编织中国传奇笔记材料,溯探正史和传说罅隙之间,那些遭沉埋和隐匿的有趣传说。本书十二篇故事,说的是“识时务”的人们在浊浊世道中,处变化之际,识福祸道理。更有各路鬼怪妖狐,各显神通;仙凡遇会,事迹不凡。
《大江东去》讲述在抗战期间,一位青年军官为了坚守职责,送妻离开南京,结果他的妻子背信离他而去,导致家庭破裂,而他却在困守南京城,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本书可能是最早反映南京屠城的文艺作品。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期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出场人物近50人,人物性格鲜明。通过老板王利发对“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海子,原名査海生,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本书以小说的艺术手法讲述海子这位诗人短暂的一生,让读者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多一些理解以及对诗歌的关注。海子,迄今为止最纯粹的青春写作者。80年代诗歌到他为止。李斯先生历时20年积累思痛力作,揭秘天才诗人成长与陨落的细节,向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1980年代。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青春,踌躇满志、怀抱赤子之心、梦想远方又困于现实,恋爱、失恋,再恋爱、再失恋,这些构成闪亮的日子铭记在生命中。海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直抵人心的抒情短诗。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在德令哈》
本书以厦联社的活动为线索,以厦门大劫狱为终结,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革命形势,和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政治风貌,成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20世纪30年代的海岛小城厦门,一群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厦联社”,开展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宣传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何剑平、吴坚等先后被捕入狱。为了营救狱中的同志,李悦和丁秀苇领导的党团员在好汉吴七以及打入敌人内部的国民党管狱长老姚等人的帮助下,里应外合,举行暴动,一举攻破了敌人的监狱,与大部队胜利会师。小说塑造了李悦、何剑平、丁秀苇、吴七等一群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八部半》是著名翻译家、出版人黄昱宁的第一部个人小说集,收录了八篇虚构作品《呼叫转移》《三岔口》《水》《你或植物》《幸福触手可及》《水星很忙》《千里走单骑》《文学病人》和一篇非虚构作品《海外关系》。“八部半”这个书名,既代表了本书收录的作品数量,也暗合著名导演费里尼的同题名作。电影《八部半》把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现状和心理困境打碎,重组成影像奇观,而这也是小说集《八部半》追求的目标。本书所收录的八篇小说中,六篇是现实题材,两篇是带有科幻意味的现代寓言;而它们真正的主题,都指向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带有对人类未来的思索。最后一篇非虚构作品《海外关系》,以小说家的视角和叙述方式,追溯了作者亲历的一段亲人从海外归来的往事;同时,又根据历史材料虚构了亲人漂泊海外的坎坷经历,力求以家族故事来折射上海乃至中国近百年历史的大开大合。
本书收录赵树理《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篇经典小说作品,其中2019年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里湾》围绕着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四项工作,反映了农村中优选与落后力量的冲突,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李有才板话》讲述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
《赛莲之歌》呈现一名生活在婆罗洲的文艺少年,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吉光片羽,以及他与三段若有似无的恋情的擦身而过:体魄健美的同学安娜、朋友迷人的姐姐凯瑟琳、从未露面的女小提琴家。少年雷恩出入懵懂与清明的欲望关口,生命启蒙的悸动与生殖的冲动每每合而为一。在张贵兴诗意抒情的笔调下,一幅青春图像逐渐成形:“我没有间断过的自我放逐也随着进入一段黑暗旅程,我数度引领欲望之躯走入一片高大蓊郁的、烟雾弥漫的枞树林,寻找一座不为人知的古堡,但是一踏入遮天蔽地的、鬼影幢幢的树林子里,我就迷失在错综复杂的路径和精灵的迷惑中……”
《虎贲万岁》本书作于1945年,是中国首部现代战史小说。书中直面描写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战况,代号“虎贲’的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奋战,才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最后仅有八十三人生还,全书基调悲昂慷慨、气壮山河。
《中国文物常识》,沈从文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行文严谨而生动,内容丰富而系统,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或论及其来源,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等,内容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文学常识》,内容上起公元前4世纪商代中叶,下迄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中国历代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脉络清晰,材料丰富。书中有郑振铎先生鲜活的口语表达,也有许多神来之笔。《中国哲学常识》,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经典哲学,也能清晰地感受胡适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建筑常识》,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显,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徒然草》(全译彩插珍藏版)收录了住吉具庆《徒然草画帖》、海北友雪《徒然草绘卷》、川岛重信《京都名所观游绘》等100多幅珍贵画作,并附有文学大家周作人、郁达夫精选的《徒然草》节译,以及日本隐士文学元典《方丈记》。本书所传达的自然观、艺术观、人生观、伦理观、无常观,不虚饰,不做作,让人敞开胸怀,尽情去品味生活的真情趣。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压岁钱》是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小说故事选集。这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的虚拟故事,但是读来却觉得亲切非常,每个人物与故事都有血有肉,活脱脱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