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伴随着蛮夷、瘴毒、流放边疆,与中央朝廷若即若离,与交趾、暹罗暧昧不清,近些年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我们终于有幸了解到,除了蘑菇和米线,云南还有文学、漫画、舞蹈,有腰乐队和山人乐队,有汪曾祺在昆明留下的痕迹,也有遍布小吃摊点和西式咖啡馆的老街。
高等教育历来是国人高度关注的领域。据教育部2016年4月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不变的,是以清华北大等985高校为代表的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仍然稀缺。因此,海外高等教育资源进入更多中国家庭的教育选项。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8.18万人。日益庞大的中国中产富裕家庭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本报告,对一些新的留学趋势特点和选择,有了新发现。哪部分留学人群在不断扩大?哪个国家是中国留学人员出国的第一选择?哪些地区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家又有哪些不同教育优势?哪国的中小学教育更具吸引力?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作为一种把关工具,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可以监督政策的具体实施。通过对政策效果的监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可以决定政策的保留、修改或者终结,是政府进行公共政策调整、改进或终结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强对社区内吸戒毒人员的教育、管理、转化和拯救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2003年底,中国内地首家禁毒非营利组织——上海市社会工作机构在政府的主导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得以创建。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我国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是我国实践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方式。本书对推进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推动统一战线实践工作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政策背景,社会治理为理论视角,以成都市为个案,实证探讨成都市社会组织的治理问题。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讨论研究对象、界定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至第六章,实证研究政府政策条件下的成都市社会组织治理问题,从改革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在与政府合作中形成合作依赖关系切,描述成都市社会组织治理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聚焦探讨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政府方对社会组织治理的途径偏好;第七章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完善策略,从项目制管理、靶向评估、多元化竞争等方面来讨论如何完善社会组织治理。
当前的全球正义理论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这种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全球正义是否要求全球平等,是否应将罗尔斯的国内平等主义扩展到全球领域,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全球正义观:全球平等主义和全球充足主义。这两种全球正义观之间的争论表现出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之间的紧张局面。具体地说,这两种全球正义观在道德平等是否要求全球平等主义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有关平等主义扩展的争论还涉及平等主义的基础。本书考察全球正义争论涉及的这些问题,指出支持全球平等主义的一些理由,探讨全球平等主义的可行性,目的是说明全球正义应超越国家主义和全球充足,追求全球平等。
2017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和非盟委员会人力资源与科技司联合举办的“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举行。来自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大学、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尼日利亚吉加瓦洲杜泽联邦大学等高校和智库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官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相关成果对中非教育交流和产能合作的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里约奥运,被傅园慧的表情包逗乐了的中国人,似乎正悄然舍弃他们心中的金牌至上情结。在奖台之外,他们开始把更多的欢呼声送给享受竞技、奋力拼搏、真情流露、以风度和幽默对待失败的运动员们。而正当奥运在中国稍稍褪去政治色彩、向欢乐和健康的体育精神回归时,人们调侃道,被诟病多年的“举国体制”,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找到了市场,正是凭着金牌导向的资源分配,英国这次在奖牌榜上超越中国,名列第二。中国和英国的“举国体制”有何不同?竞技体育最终应当展示的,究竟是国家实力,还是体育精神?
本书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为帮助各级政府(国家、地区政府和基层政府)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而编写的手册,参考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相关经验,为各国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立足于上海市黄浦区实际情况,为广大的城市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对于城市管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手调查研究资料和国内外经验材料,它对于深化我国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案例和实践模板。
世界处于由技术交织而成的体系之中,这个体系建立了各项符合技术运作的规则,同时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维护与运行。那么,社会中为何还会出现抗议与黑客攻击等现象?
这是一份测量信息科技产品“温度”的报告。2005年,我们进入社交网络时代;2013年,移动支付、O2O兴起;2015年,共享经济如火如荼;2016年,人工智能再度爆发;2017年,小视频广泛流行……渐渐地,信息科技大幅度进入大众生活,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然而,2017下半年,鼎沸之中的一些新景象开始浮现:技术让人们高度连通,人心却未必紧密相连;信息的丰盛,带来真伪难辨,良莠不齐;以及,技术跑得太快,一部分人落在了后面……
本书立足国际视野,基于中国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阶段,聚焦创新驱动的内涵与机理,分别从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模式创新体系和空间创新体系四个维度,构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同时,本书还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当前上海经济创新转型的实践结合起来,围绕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激励、“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探讨上海率先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甚至,鉴于社会制度、意置于“传统中国”的范畴内进行研究。显而易见,对于“传统中国”的研究,必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为传统中国研究的特色,也是它的观点。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在原型或真相因各种原因被掩盖、被扭曲的情况下阅读、理解传统和传世文献的,面对这些传统、传世文献的某种程度误解就构成了真实历史过程的一部分。
本书由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胡鞍钢教授主持撰写,围绕“2050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从更加专业化、更全面的视角分析到2050年的中国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
在经历了或远或近的灾难之后,公益变成了社会之痒。捐款吗?捐物吗?捐给谁?谁能保障它们能提供给最需要的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才能最有效?对于那些不是由大规模天灾造成的伤害和遗憾,又如何能让人以最合适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中间环节提供帮助?当公司的捐赠本身已经被怀疑为一种老套而不得不为之的慈善秀,有没有更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公益方法,让公司的品牌、运营和独特价值观能与之相匹配,获得直接的回报?过去习惯中的单纯以财物、人力的方式表达善意的方法已经过时,而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参与广泛、互动性更强的公益理念已经广泛呈现,只不过在今天的主流话语中,我们还很难听到它们所创造的奇迹。本书所呈现的,就是基于全球范围内调研基础上的商业社会中做公益的新方法、新思维和新模式,种种创新都致力于在善意、目的与能力、资源、投入之间建立良性循环,让公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公益与企业战略、品牌形象和日常生活原本就可以深度整合,达到三方面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现在公益还是一种被人审视的善,而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传达价值的方式,是人人皆可起而行的充满创意的普遍行为,是最为普通的生动而温暖的互助。人人皆可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才能参与公益,每个公司都能通过基于价值实现和能力、战略的公益行为找到更为深刻的存在价值。张兵武所著的《公益之痒: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是一本面对普通大众、经营性公司的公益话题之作,在商业社会中,我们需要刷新对公益的看法,增长善的能量。欢迎来到充满创意的公益之旅。
人类一举一动的背后,都有银行无数的数据演算、系统运转和人力服务。倘若有心了解这具精密机器,来听银行出身的十五言作者艾栗斯讲的一手好花边轶事:渣打银行怎么就给自己起了个这么“奇葩”的名字?ATM机刚发明的时候为啥倍遭嫌弃?《半泽直树》里的日本银行为什么可以直接空降银行职员到企业?地球上真的有一种存取款都无息的银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