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1935年5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作者生前只印行一版次。这次只抽去已编入《三闲集》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和译文《petofi sandor的诗》两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系本书出版后由作者亲自抄出,原拟印入《集外集拾遗》的,现都移置本集各有关正文之后;《通讯(复霉江)》的来信则系这次抄补的;《[奔流]编校后记》初版时遗漏最后一则,现亦补入;所收旧体诗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
经历了时间洗刷的大师 ,并不全是大部头,也有小篇章,本书汇聚的,都是大师作品,篇幅不大,但很有营养。独步旅行,适合孤独的时候阅读,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去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独步走进自己的心灵。本书汇集最适合读出声音的经典文章,思悟人生,文字隽美。不用去朗读亭,自己在家,就能重拾朗读的爱好,通过朗读感受文字的力量,表达内心的情感。有思有悟,大脑放松,心情愉快。
本书是知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散文集,刘心武亲自编选、修订。刘心武的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体现时代的脉动,意蕴深厚,充满人情美、人性美。本书收录他在散文随笔方面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并纳入最多文字;包括自然情趣类《野薄荷》《长吻蜂》,亲情类《归来时,已万家灯火矣》《父亲脊背上的痱子》,生活哲学类《一切都还来得及》《调剂你的生活色》,怀旧类《冰心·母亲·红豆》《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心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隐居山村,记录了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美好自然生活。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腻地描绘出日本当地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缥缈迷茫的花月秋夕……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本书是梁晓声送给在生活中迷茫之人的礼物,也是梁晓声的人生总结与人生独白。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关于爱、关于人生、关于家庭、关于婚姻、关于父母、关于父子、关于困境、关于孤独……与我们生活切实相关的话题与热点。既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深思。温情与清醒兼具,严肃与幽默同在,热望与情怀交织。字里行间中透射出作者对人文精神的坚持,对人情世事有温度、有深度的思考,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温暖与尊严。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内耗;人生的乐,一半源于简单,一半源于平常。当你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就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活法。
《荷塘月色》收录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其中涵盖朱自清先生写景、叙事、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堪称“白话美文的模范”,对散文写作是不可多得的范本。例如名篇《荷塘月色》,以其秀丽、隽永、细腻的笔法,描写出光影交映、浓淡相宜、疏密相间的荷塘月景,抒发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内心对时局的复杂心情。通过本书,读者还可以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情感世界,体会这位“民主战士”执著的革命精神,以及他的人生境遇和感悟。
蒙田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做生命的旁观者:蒙田随笔》收录了蒙田的随笔散文,其中主要是哲学随笔。内容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作者睿智的思考,充分展现了蒙田的思想精华。
《茶馆·龙须沟》收录了老舍先生的《茶馆》、《龙须沟》、《宝船》三部话剧作品。《宝船》是老舍先生所写的唯一的儿童剧作品。《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北京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这是一本深度文艺患者的随笔集,记录了作者近些年来游走世界各地的心得体会,从日本到巴基斯坦,从迪拜到尼泊尔,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感,或工作或旅行,或长或短的文章,或人或景的摄影作品,无一不展现着一个佛系文艺中年心底最敏感、最细腻、最柔软的情感世界,以及世间万物的样子,从一点一滴中去探寻生活的细微真相。
《流光不负 岁月静好:三毛的美丽与哀愁》以柔软、细腻的感情做底,用诗意的语言,写尽三毛的早年生活、国外留学、生死爱恋、旅行足迹、大陆之行等生平点滴。可以说,本书是有关三毛的传记作品中写得富有诗意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唯美作品中写得非常好的一部传记。在本书的字里行间,读者可以真切体会到,作者对三毛颇有一种天涯知音的感觉,通过对三毛生平事迹及作品的大量研究,石天琦让这本书读来有饱满充实之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式人物传记。
《且介亭杂文末编》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6年所写的杂文三十五篇。包括《〈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我要骗人》,《写于深夜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等。 附集《文人比较学》,《半夏小集》,《死》等。
经历了时间洗刷的大师 ,并不全是大部头,也有小篇章,本书汇聚的,都是大师作品,篇幅不大,但很有营养。独步旅行,适合孤独的时候阅读,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去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独步走进自己的心灵。
世间的人,大抵分两类:花好月圆者,心有静气,一生从容;生逢离乱者,难以独善其身,不妨求一个“真”字——真性处世,真心待己。人生要做好的,永远是自己。洒脱浪漫如郁达夫者,清朗绚丽如郁达夫者,心无忌惮如郁达夫者,必然是一生传奇。他的文字写尽爱的欢乐与苦闷,做人的世故与不成熟,人生的况味与温度;而他天性的浪漫与尴尬,自在与失意,伟大与平凡,也必然促成其非凡的写作。冬夏恒久,一世真忱。郁达夫写下一个最真诚的“人”字,是每个孤独心房的叩门者。
共收录了老舍36篇随笔、散文,老舍语言风趣幽默,接地气,用地道的北京话,写他写稿逗猫为二姐写信的忙碌的一天。当然,他的活动不限于此,偶尔和亲戚看看有声电影,有机会逛逛济南的药集,看看济南的趵突泉,夏天的时候去避避暑,看看谁在吃莲花治烫伤……平凡的日常是生机勃勃且妙趣横生。
本书共收录了朱自清31篇随笔、散文,他用清隽的笔调写看花、春晖的一月、扬州的夏日、荷塘月色,也写白马湖、威尼斯、蒙自,描写父亲背影的一篇更是感人泪下……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枕草子》是一本文学散文随笔集,大约成书于1001年。作者在宫廷任职期间所见所闻甚多,全书有三百余篇,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雅的东西”,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文中可了解到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以及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可见其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徒然草》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全书共243段,既有处事警语、经验感悟,又不乏奇闻逸事、四时风物。以其淡泊文字间所透露出的遁世真理而闻名于世,成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是日本文学的入门经典,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