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中大部分问答为首次公开发表,以前在媒体采访或通过菩提洲网站发表过的部分内容,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调整,问题是老问题,回答却有新内容。一辑和二辑主要阐述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三辑中,围绕有关轮回、因果、苦、慈悲,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观点。第四辑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包括如何辨别善知识,如何依止上师,闻思修的内在关系,正念的训练,止观,回向,等等,并特别强调了出离心。第五辑《死生事大》对学佛者和不学佛者同样重要。因为无论信仰、价值观为何,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死和生。既然无可逃避,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尽量让自己做好准备。第六辑《护生》是有关放生的问答。希阿荣博堪布已经发表的关于放生的文章很多,在这本书里,堪布开示的重点是如何改进放生,做到周到、细致。值得一提的是第七辑《空性》,这是希阿荣博堪布首次大篇幅地用汉语讲解佛法的精华所在——般若空性。空性见解甚深微妙,即使只是简单介绍,恐怕也不好懂。堪布在语言上尽可能地使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词汇,但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推理、辨析、讲解的方法和模式却是来自传统的佛法教材,从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佛教逻辑思维的犀利和巧妙。
本书收录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尼采对人的局限性的思考可以为处于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思想界提供有益的借鉴。尼采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家的地方在于,他挑战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归结为人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引起人们对文化问题的关注。
《幸福之路》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生活哲理小书。罗素以浅白而深刻的文字,分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不阐述高深哲理,不做枯燥说教,罗素只是将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献给读者的幸福良方: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端坐于名车招摇过市都无法带来幸福,只有摒弃自我中心,努力地增加兴趣爱好,提升个人心理素质,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希望现代社会无数在压力与焦虑中挣扎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解脱之法,读懂生活、读懂自己,并且凭着适当的努力握住其实近在咫尺的幸福。
《世界哲学简史》结合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向我们展现了整个哲学史的全貌,开创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哲学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和重要思潮,某些不那么为人所知但同样有趣的人物也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通过生动的叙述、晓畅的行文,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哲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使读者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青年尼采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古希腊的悲剧神话融入哲学的智慧,提出希腊悲剧的两大精神——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鼓励人们用充满活力的创造精神,打碎宁静庄严掩盖下的假面具,重新描绘乐观、阳光、昂扬向上的生命底色。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它刚一问世就遭到了禁止。卢梭本人也被迫流亡到英国。但《社会契约论》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却很快在世界上引起震动。它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的出处就是《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还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罗伯斯庇尔到列宁都曾用《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政权做出解释。
我们从何处来?死后又将归往何处?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曾多次这样问过自己。你以为生命是一截线段,还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螺旋?生命真的会在呼吸断绝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吗?不!早在2500多年以前,佛教便已将生命过程的本质参透,它告诉世人,任何众生的生命都是由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个阶段首尾相连构成的无限轮回。生有: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它标志着一期生命的开始。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后世亦多以“王阳明”称之。他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梁启超等著的《心即世界:王阳明传》收录了胡越、王勉三、梁启超、释太虚四位民国学者有关王阳明的文章和著作,对王阳明生平及思想、学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带给读者们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王阳明。
《乌托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一个不合理的社会,既作者所处的英国;第二部分讲述了一个理想国度,通过对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宗教、工农业甚至住房的详细刻画, 展现了乌托邦岛屿的美好生活。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抨击以及对完善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中国道教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中国道教史》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中国道教史》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
本书是叔本华著作中的经典,本书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完美展示。可以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本书是研究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必备书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大多数哲学作品都将自己的内容定格在其理论介绍上,试图研究学派的逻辑性和实体性,而本书《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则更多地将关注点锁定在斯多葛主义哲学的实践应用上。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流行的且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少焦虑,释怀过去,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斯多葛哲学家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不但是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实践者。本书即聚焦于斯多葛哲学的实践方面,诸如:消极想象(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控制的二分法(论变得无敌),宿命论(放下过去……以及现在),自我否定(论应对快乐的阴暗面),责任(论热爱人类),社会关系(论与人交往),侮辱(论容忍奚落),悲伤(论用理性战胜眼泪),愤怒(论战胜反快乐),个人价值观(论沽名钓誉),老年(论被赶到养老院),死亡(论良好生活的善终)……本书可谓斯多葛哲学不朽巨著《沉思录》的践行版。
至今为止,众多讲述《庄子》的书籍中甚少提及当下人们在家庭关系、婚姻关系、职场人际、学习提升等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巨大压力以及解决心法,而“梁冬说庄子”系列告诉您,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庄子,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庄子不能解决的。这是一套能让您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只要您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满世界都在讲《庄子》,为什么要听“梁注”版:梁冬的注解和诠释让庄子从古籍走入当下,让庄子从文字化为生活。《庄子》是永不过时的自在法门,梁冬在和大家一起学习《庄子》的过程中,用AR、VR、统一场论、价值投资理论……重新注解庄子的故事。本系列是梁冬继《黄帝内经说什么》之后,延续逐字逐句解读经典的风格,为您讲述如何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的国学智慧经典。读完本系列,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会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庄子说什么”系列丛书目前涵盖书目有:《梁冬说庄子·人间世》《梁冬说庄子·养生主》《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梁冬说庄子·德充符》《梁冬说庄子·大宗师》《梁冬说庄子·应帝王》,梁冬解读《庄子》其他篇目书籍即将陆续上市。
《逻辑》是金岳霖哲学三书之一,是《论道》《知识论》的论证基础。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思维科学,也是指导构筑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方法论。本书主要介绍逻辑中的演绎法。书中前两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介绍与批评;第三部分介绍了现代西方数理逻辑系统;第四部分就逻辑系统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等问题予以深入探讨。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将貌似枯燥的逻辑理论娓娓道来,读来令人豁然开朗。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学经典,开哲学大众化之一代风气。该书主要收录了艾思奇在上海《读书生活》杂志担任编辑时,为回答读者提问所发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文章中他从“生活”入手,力图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又用这些道理来指导现实的生活,从而让人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这个喧嚣浮躁、竞争激烈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视野更开阔,然而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似乎反而变得遥不可及。《寂静之道》收录了希阿荣博堪布对现代人的困惑和烦恼所做的开示,从一个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读该如何对待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如何面对烦恼重重的生活。本书不仅涵盖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样的终极命题,也包括了对治负面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有兴趣了解佛教的读者,《寂静之道》也完整地介绍了因果、缘起等基本理论以及修行的内容、方法,并解答了在学修佛法的过程中常见的疑问和误区。修行就是修心,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增长了帮助他人的能力。《寂静之道》可以说是开卷有益,任何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解决自己困惑的方法。本书采用语录体的形式,便于阅读,也符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