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革成的《端木蕻良年谱》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史料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端木蕻良年谱》是作者潜心多年整理的有关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生平事迹的一本书。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对端木蕻良的生活、创作和交往做了全面而详细的记录,重视对端木蕻良前后创作风格转变的展示,以此探寻端木蕻良的创作动因、题材来源、写作过程等,从侧面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历程。
焦裕禄同志是新中国发展历史中值得被铭记的一位党的好干部,他的艰辛、信念以及奉献精神,映射着一大批时代先进人物的命运变迁和精神世界。小说讲述他从穷苦少年开始勉力奋进的历程,浓墨重彩地再现了他带领兰考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家园的感人场面,成功地塑造了焦裕禄这个立体多面、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生动还原了一位人民公仆的人生传奇。传奇的焦裕禄,坚忍的焦裕禄,英雄的焦裕禄,真实的焦裕禄,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底色。
《木心先生编年事辑》本书是近年十分热门的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的部年谱性质的著作,致力于将木心的生平行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分“卷首”“家世”“编年”“附录”四部分。“卷首”为木心的姓名、字号;“家世”汇集其家世背景及家庭成员情况;“编年”则为其一生之经历,涉及求学、任职、交游、创作、际遇诸端;“附录”收录木心自制的两份汉语年表和一份日语简历。本书尽力做到两点:一是尽编者所能,程度地搜集目前所能见到的木心先生的生平资料,可确定时间者不论巨细,悉加选录;二是对资料进行必要的考辨,尽可能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本书征引的资料主要来自木心业已出版的个人著述、研究木心及其作品的著述、与之相关人物的著述、地方文献、公私馆藏资料、木心与师友间的来往书简、媒体访谈等。凡有出处,均一一注释。除编年对象本事外,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以按语的形式略加介绍,以为本事之助。《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一书以年代为主线,采用大量一手资料,详细记载了路遥一生的生活与创作轨迹,将新中国文坛、陕西文坛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穿插其间,将路遥及其作品置于整个新中国文艺发展的脉络中思考,为读者提供了路遥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艺环境与地理条件,进而为重新审视路遥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打开了新的空间。用大量一手资料,生动呈现茅盾文学奖桂冠得主路遥不平凡的一生。
李嘉诚,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一位关心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捐献巨资发展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爱国商人,他的名字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李嘉诚在商海中奋斗了50年,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启迪,提供了做人做事的借鉴。一切有志于成功的人士,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18-19世纪,技术改变世界,蒸汽机加速了地球的旋转;20世纪,管理改变世界,组织的力量创造出新的社会。面向未来,更需要回顾过去。本书对近代以来的管理思想发展,正本清源,揭示了管理思想的演化奥秘;辨谬纠错,展现出名师大家的真实风采。本册内容集中于管理学的创立和体系构建,从亚当·斯密等先驱者谈起,对管理学创立时期的泰罗与科学管理、法约尔与管理学科、韦伯与组织理论做了深入发掘,对管理过程理论的后续升级和社会影响做了系统归纳。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先哲的智慧和思想的力量,可以领略到管理驾驭社会的走向和脉络,进而更准确地把握现实,更有力地走向未来。
仓央嘉措,是普度众生的活佛,也是夜入酒肆浪子,是高高在上的圣域之王,也是雪域高原神秘莫测的诗人……在这众多的头衔之下,你无法想象,他的诗作比他的地位更令人神往,他的经历则比他的诗作更加传奇。他用世间美的文字刻画人生,也用人间美的诗句传递佛法。他是离经叛道的法王,也是浪漫真挚的情人,他是永远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之所以被世人珍爱,不仅仅缘于他的六世达赖之尊位,更缘于他自身洋溢着活灵活现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恰恰在他的诗歌里获得了忧伤而又得体的表达。在本书中,作者用传记与诗词结合的方式,对仓央嘉措的生平进行了梳理和评价,还原仓央嘉措作为一位领袖的身份,只能是他的诗歌原本传达的内容,是一本诠释达赖六世的传奇人生,品味仓央嘉措的佛说情诗的佳作。
《居里夫人自传》是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是诺贝尔奖史上最著名的夫妻档,两人志同道合,为了科学研究甘于寂寞、乐于贫穷。当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居里夫人凭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照顾年迈的公公,一边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并再度获得诺贝尔奖。
为了让这本书立体呈现,除了将带有萧红手泽的手稿、照片等文献资料,带有萧红温度的衣物等图片进行梳理、编排,还增加了一些适当的解读,通过这些文献,把读者带回到萧红所处的时代,追寻她的人生轨迹,了解她文学创作的历程,从而感知她、了解她,走进这位英年早逝女作家的心灵世界。
本书是年来创作的一部有关二萧与鲁迅、巴金、王实味、柳亚子、冰心、赵一曼等人物交游情况的考证与回忆文集括《萧军与鲁迅》《萧军与巴金》《萧红与柳亚子》《萧红与冰心》《萧红与巴金》等。
《鲁迅回忆录》是许广平对于鲁迅的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追忆与记述。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道路。作者从几个方面真切地反映了这条道路,叙述了鲁迅先生早年的读书生活,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对他的影响,反抗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如何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最后认识到“唯有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同时也谈到了鲁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亲密愉快的会见,与作者共同向往苏联的炽热心情等。通过这些叙述,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位“五四”以后,我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的强烈的战斗精神。
《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的经典代表作。全书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出生、讲学、周游,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德政、仁政的故事。再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及孔子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孔子的一个个侧面和形象:有上下求索的哲学家,有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有问礼老聃、虚心向学的求知者,有生不逢时、被迫周游列国的政治家……这些不同的身份,让我们看到孔子的“直率而又含蓄,热情而又严肃,活泼而不失分寸”的形象。全书语言通俗、史料翔实,仅注释达239条,参考书几十种,真正做到下笔有出处,言必有据。同时本书还配以十余幅彩色插图,包括数幅经典字画,也包括此书和作者其他作品首版封面等。此外还附录了作者家属所撰写的长文《李长之和他的<孔子的故事>》。
阎锡山(1883年—1960年),1911年至1949年统治山西38年,被称为“山西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独特有趣的行事方式,在招致诸多批评和讥笑的同时,既给他带来巨大的成功,也造成他无可奈何的失败。
本书以人物为纬,讲述程砚秋、马连良、荀慧生、尚小云等著名京剧演员的生平与艺术,串联起作者对于京剧史、京剧美学、戏曲文献利用等问题的思考与见解。作者八十年代曾经采访过长期追随程砚秋的陶汉祥先生,留下了珍贵的录音资料。陶先生在访谈中分享了程门往事,对程派艺术的形成发展和美学本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本书对这一录音进行了首次全面整理。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人称“少帅”,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1936年,他同杨虎城发起“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其后,他被蒋介石囚禁于台湾地区等地达54年之久,到1990年才恢复人身自由。 由于父亲张作霖的荫庇,张学良年未弱冠,即出掌军旅,直到继承父业当上当时东北的“最高首脑”,最后出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副其实的副统帅。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一纸和平通电,平息了中原大战,迎来人生第一个辉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时过一年,同是在“九·一八”这,面对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侵略战争,他束手退让,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事后他被蒋介石囚禁了五十四年。他的政治生涯是不同凡响的。尽管为时很短,满打满算不过十七八年,但却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被誉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就此,他的人生是成功的。然而,如果从他的际遇的蹉跌、命运的惨酷,他的宏伟抱负未能得偿于什一来说,又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本书以他与父亲张作霖、前妻于凤至、妻子赵一荻等三个亲人,郭松龄、宋美龄、蒋士云等朋友以及蒋介石、溥仪这两个当事人交往的故事为线索,梳理出其荣辱交叠、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展现其复杂的性格,并对他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事件中的行为和心态做出精辟深邃的辨析。王充闾是张学良的同乡,多年来,对张学良平生行迹深思默察,体悟精深。这部张学良传记,用的是折扇式的叙述方式、专题化的写作策略,读起来清新爽利,避免了一般传记叙述时容易重复、拖沓的弊病。
他是清朝第一才子,兼通史、地、算、乐、文、书,尤以诗词名冠天下;他是康熙御前侍卫,文武双全、英姿勃发;他出身于宰相府第,却厌倦权力争斗、名利枷锁;他寄情诗词,侠骨柔情,却天妒英才,三十即逝。王国维称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评价他:“容若小词,直追后主。”乾隆看过《红楼梦》后曾断言: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而作为一代权相明珠公子的纳兰容若,毕生的精彩,满腔的惆怅,至深的感情,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且听本书慢慢道来。
世间女子,皆是传奇。李清照、卓文君、谢道韫、上官婉儿……从金枝玉叶到万凤之王,从千古才女到巾帼英雄,四十四位传奇女子的倾城往事。她们纵然食尽人间烟火,历尽爱恨情痴,却仍以自己喜欢的样子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她们的香气穿越了历史,赢过了时光。不畏惧,不软弱,勇敢向前。愿她们的人生,成为你人生进阶的启示录。
《莫里哀先生传》为《双头鹰经典》之一。伟大的喜剧往往包孕着悲剧的精神内核,而这内核就是一个喜剧作家最正直的良心。一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有什么能妨碍我含笑谈真理呢?”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最喜欢的喜剧作家之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莫里哀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体小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含笑谈真理”的一生。两位深谙喜剧之最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最丑陋的外衣。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政治家、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口才最好的反对纳粹德国的演说家,温斯顿·S·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这本自传中,丘吉尔回忆了他的童年、他的学校、他在南非的“布尔战争”中担任战地记者以及他的初涉政坛——成为议员。《丘吉尔传》不仅仅让读者对这个伟大人物有了一个了解,而且正如丘吉尔自己所写的一样,是“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缩影。”